五星红旗耀紫荆

2009-08-19 03:12王敬中陈济朋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港人祖国香港

吕 诺 王敬中 陈济朋

2009年7月1日,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飘扬在维多利亚港的碧海蓝天之间,港交所的大屏幕不停刷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

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回归12年的香港繁荣稳定,活力无限。

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12年来,这不仅是港人的共识、国人的共识,也是摆在世界面前不争的现实。

从“窗口”到“平台”——祖国的发展为香港提供历史性机遇

还有多少地方能像香港这样备受投资者青睐一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如此不景气,可今年上半年赴港投资开展或扩展业务的外来企业,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6%。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就此指出,香港本身具有的优良商业环境,以及背靠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地,成为吸引投资的主要优势。

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香港的经济与祖国内地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香港经济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于六七十年代,而真正腾飞则是在内地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的八十年代以后:内地廉价的土地、充裕的资源和劳动力、低廉的劳动成本,使香港的加q-T业重获国际市场竞争力:内地发展带来庞大资金需求,则推动香港金融业务稳定发展:内地对外贸易的扩大,使香港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空间迅速拓展:内地的开发建设,对港商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投资良机;内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香港可谓“近水楼台”……

回归祖国12年的香港,从最初内引外联的重要窗口,逐渐演化为今天融资、贸易的平台和“走向世界”的跳板。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借助香港走上国际化道路,而香港也积极开拓内地市场,寻求经济腹地支持,并随着祖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活动,把握机遇,趁势而上。

2003年至今,《内地与香港关于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6个补充协议的签署,使内地市场对香港服务业的开放领域进一步增至42个,服务贸易开放和便利化措施累计增至250项。仅开放部分省市居民赴港澳“个人游”一项,就为香港旅游业增加了二至三成相关职位,也为香港零售、饮食、酒店等相关行业增加了2万个新就业岗位。内地游客为香港累计创造超过580亿港元的消费额,推动香港经济2003年以后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在祖国的有力支撑下,回归12年后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加璀璨。

内地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港商在毗邻的珠三角地区设厂。如今,在珠三角已经有大约10万家香港企业,聘用的人员超过1千万,是香港劳动人口的3倍。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深度合作,将粤港合作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希望将珠三角打造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表示,香港经济90%为专业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00万人口的本地市场已趋于饱和,因而把握机遇,拓展3500万人口的大珠三角地区,甚至有4亿多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区市场,对香港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从“无依”到“有靠”——祖国的富强令香港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4月2日,当700万香港人进入梦乡时,很多人没想到维港上空一度悬着一把可能动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天,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召开。会上有国家提出,要把香港及澳门列入金融及外贸都会备受打击的“避税天堂”黑名单。中方列出事实坚决反对,据理力争,最终还香港、澳门公道和清白。

消息传来,香港一片欢腾。人们由衷体会到中央作出的“祖国永远是港澳强大的后盾”这一坚定承诺的分量与力量。《星岛日报》撰文指出:“香港如果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又无实力的话,香港今次肯定难逃劫数”;《东方日报》发表评论:“这件事再次说明,九七回归后,香港命运和祖国紧密相连,中央政府为香港挡住了多少风雨……”

回归祖国12年来,香港不再是漂泊的游子,国际地位随着祖国的强大而提升。香港对外交往日益扩大,继续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12年来,特区政府官员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国际会议900余次,申办和举办政府间国际会议70余次。去年8月,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行,让香港再次走进全球的聚光灯下,向世界展示了“一国两制”的成功与精彩。

“香港有机会协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项目,体现了‘一国的优势,”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奥运马术委员会主席唐英年说:“正因为回归祖国,香港才能与其他内地城市一起协办北京奥运会的部分赛事,最直接地感受和分享作为奥运城市的荣耀与激动。”

伟大的祖国母亲,让香港更加有尊严。

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同45个国家签订了在港设领协议。目前,共有117个国家和地区在港设有总领事馆或名誉领事馆。持香港特区护照的居民可获139个国家或地区免签。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和特区政府密切合作,处理了约5000起涉港领事保护寨件,香港同胞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得到切实保护。

就职于香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港人阿福说,香港回归前到海外旅行、工作,拿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到英国使领馆办事,感觉像二等公民。如今,拿着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特区护照到中国的海外使领馆,“像是回到家,处处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关怀和温暖”。更重要的是,持特区护照在海外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中国使领馆的帮助,能强烈感觉到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中国的尊敬,有一种“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从“出走”到“回流”——祖国的怀抱是港人安居乐业的家园

香港著名的酒吧街兰桂坊,每到入夜便人流如织,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夜色里,不同肤色的人们陶醉流连,一派安乐和谐。

就是在这里,1997年6月30日晚,一群香港文艺青年曾到处张贴“同胞勿近”的告示……

他们的这场行为艺术,折射出当时不少港人疑虑、恐慌的心理。临近回归的那些年,平均每年有6万香港人移民出境。

近年来,回归前移居海外的港人纷纷回流。他们当中的相当部分在移民前没有回流计划。而凭借“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特区赢得了广大港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瑞典生活了七八年的谢先生,就变卖了自己经营不错的酒吧,重新回到香港。他说:“因为祖国经济发展很快,以后我还要到内地去发展。”

在香港回归之初进行的民意调查中,一些港人还在中国与香港之间徘徊彷徨。

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使一些港人在国家认同上产生了迷惘,何谓香港人7他们根在祖国,但却不知身在何方。

时至今日,中国香港已成为令港人自豪与骄傲的称谓,血脉里的祖国情怀正外化为现实中的国家认同。

香港国民教育中心于6月中旬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香港青少年对国民身份高度认同,高达96%学生认同“我是中国人”,有94%的学生表示“我爱祖国”。这次调查,以问卷方式访问了3.4万名高小及初中学生。

“在亚洲金融风暴袭来之际,在非典疫情冲击经济和民生之时……每当香港面临困难和考验,中央政府总是及时推出各项措施帮助香港纾困解难:签署CEPA,开放‘个人游,逐步开放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如果没有背靠祖国强大的后盾,香港很难从回归初期的经济衰退中走出来。”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王家英说:“12年来,港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增强,感情加深,已认识到香港与内地是‘命运共同体,祖国富强,香港才能繁荣稳定。”

2008年,香港与祖国共享奥运百年梦圆的激情与荣耀,成功协办了马术比赛。5月,香港倾城激情迎奥运圣火;6月,香港大学生踊跃争做奥运马术比赛志愿者;7月,香港市民彻夜排队购买奥运纪念钞:8月,国家奥运金牌运动员访港门票两小时被抢购一空……香港以主人翁的姿态,以赤子的情怀热烈拥抱北京奥运会。

2008年,香港还与祖国共同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伤痛。700万香港同胞同赴国难,慷慨捐助,参与救援……特区政府设立了大约100亿港元的“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民间团体也协助开展持久援助。目前,香港已承担了122个援建项目,覆盖四川省13个市州,受惠人数接近1500万人次。

到地震灾区服务,也成为不少香港人生活的重要部分。香港骨科医生黄文逊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推开自己私人诊所的工作,抽出时间到四川灾区服务。他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当地震中受伤人士经过我的治疗能重新站起来,便是我今生最开心的时刻。”

“港人热情支持北京奥运会,对四川地震灾区同胞伸出援手,无不显示出香港‘人心回归的历史大势。”王家英说。

回归12年的风雨历程,香港与祖国一起走过。危难时有来自祖国的关爱,困顿时有来自祖国的扶助,发展有祖国的支撑,繁荣有祖国作为依靠……一切的一切,数百万港人均点点滴滴在心头,于是朴实的港人从心底涌出了那一句朴实的话——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

猜你喜欢
港人祖国香港
祖国祖国我爱您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香港ifc商场
香港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