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08-20 02:57鸿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部门机构

俞 鸿

摘要科学、合理、系统地搞好机构编制管理,对于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建设相适应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高效、协调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思考。

关键词机构编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涉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确定,是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既包括机构编制的政策、体制、制度、职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包含方式、标准、总量、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一、端正指导思想,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处理体制调整、职能配置、机构编制等复杂问题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审视、去谋划。第一,要强化政治意识,把推动发展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机构编制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推动发展。第二,强化大局意识,自觉地融入大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机构编制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地位,管理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其工作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因此,一定要注重研究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努力做到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第三,强化创新意识,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台阶。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机构编制工作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机构编制管理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第四、强化法制意识,把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今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弥补了编制法规的空白,要及时做好法规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编制就是法”的意识。机构编制部门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机构编制的做法,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改变单纯控编制、压指标的直接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机构编制有效的控制机构,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的法定化。

二、 拓宽工作思路,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处理机构编制问题

按照系统论观点,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外部其它系统之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相沟通的。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必须以全局的合理有效、整体优化为目标,而不能仅满足于局部需要,追求一时、一地、一事的合理,这必然会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变“局部”为“整体”。我们在工作取向上要由满足局部需要向追求整体效益转变,学会“十个指头弹琴”,克服孤立、静止的观点,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圈子,改变仅限于从部门思考工作的习惯,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关系,不能有所偏废。当有部门在争编制争机构时,要以全局的合理有效、整体优化为原则,对工作全局有益的,应予以支持;局部可行而全局不可行的,则不予审批。二是变“微观”为“宏观”。工作思路上要由微观操作向宏观指导转变,从习惯和满足于完成琐碎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业务转变到重视研究解决大的问题上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加大宏观调控能力。在做好日常管理与审批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新机制,运用机构编制这个杠杆,在机构设置、编制审批等事项中做好纵向衡量和横向对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然后统筹确定。 三是变“静态”为“动态”。在计划经济时代,机构编制管理是“静态”的,不少部门单位职责变了,而机构编制却没有随之而变,有些单位职能消失了或者任务缩减了,但仍然还是原来的机构编制框架,影响和制约了事业的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构编制管理变“静态”为“动态”势在必行。要坚持“有增有减、有保有压”的思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西湖区“大力发展三大经济,打造生活品质之区”的目标,对所有部门和单位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增撤机构、增减编制,使得机构编制数量保持相对平衡。在控制好机构编制总体规模的同时,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适时对机构编制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弱化或取消职能的机构,要相应

减少编制或撤销机构。对于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要尽量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相应调整。

三、改进工作方法,强化主动性和服务意识

推进和优化机构编制管理,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改进方式方法。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找准位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既是党委的工作机构,又是政府的工作机构,既要抓好机构编制的宏观管理,为党委当好参谋,又要抓好机构编制的具体管理,为政府当好助手。要按照“党委政府的参谋与助手”这一角色要求,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是编制管理部门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所作为。二是深入调研。搞好调研是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搞好调研,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办法在一线寻找、决策在一线形成”,才能把住应把住的关,办好该办好的事,做活可做活的文章。以编制管理为例在机构改革和日常工作中,应当克服编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让强化部门的编制少减、不减甚至略增,让弱化部门的编制多减、精简甚至锐减,从而充分发挥编制对机构职能的调控作用。三是主动服务。编制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密切联系西湖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实施各项工作机制,从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前,主要要善于贴近我区发展“三大经济”的中心,贴近党委政府在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贴近各个单位的需求,把各级对机构编制的要求和我区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机构编制的政策法规和各单位的诉求结合起来,努力有所作为。

四、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管理方式法制化和规范化

为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必须在机构编制工作的制度化上作文章。要确立以下几种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集中统一机制。为切实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进一步确立了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机构编制集中统一领导制度,即:(1)所有涉及机构编制的事宜均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研究后提出意见,再分别提交区编委会和区委常委会审定;(2)实行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3)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4)一家行文。以此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二是坚持协调配合联动管理机制。与区财政共同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联动管理机制,财政局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设置的机构和认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才能列入预算并核拨工资经费。编制管理与干部人事管理相结合,在控制编制和人员结构中起牵头把关作用,有效解决乱设岗位、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

三是实行实名制管理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机构编制的管理方法。机构编制实名制是联系执行和监督的桥梁与纽带,它把机构、实有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使机构编制变得“实在”,也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处境由被动变主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能有效夯实机构编制的执行与监督,使整个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走上良性轨道。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评价机制。为了确保国家机构编制政策和省市相关制度规定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执行,要以责任追究为手段,以工作落实为目的,不断强化检查考核,建立健全较为科学规范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就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尤其是重点加强对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考核,强化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责任意识,维护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实现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有序规范。五是加强沟通协调管理监督机制。加强与基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多渠道、全方位地对机构编制管理实施监督,促进机构编制工作的健康发展。区编办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和乡镇召开一次机构编制工作对话会,并于每年的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听取和征求基层群众、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部门和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事局)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部门机构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
大部门体制改革周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