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东女”的特有服饰

2009-08-21 02:59郑金洪
寻根 2009年3期
关键词:头巾娘家服饰

郑金洪

福建惠安县共计16个乡镇,这里的“惠东”单指惠安东南边隅沿海的净峰、小咋、山霞、崇武四镇。其地处边隅,妇女服饰自成一体,独具特色,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惠东女特有服饰

一、头饰

黄斗笠竹编、尖顶、纯黄油漆,顶端四个红色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底部的尖端都有一个绿色塑料扣子,共计四个,两条白带子从笠内穿出,结牢扣子,白带子上绣有雅致的图案,笠外沿左右两边各安上绢花或塑料花,笠内镶进几张女影星、女歌星图片或香纸。不仅外出劳动及上街时戴用,甚至在室内做家务时也戴着。

花头巾旧时,“惠东女”多用黑纱做头巾,遮住脸面,不露真容,人们戏称其为“封建头”。如今,头巾多采用丝绸或布料,正方形(边长66厘米),有蓝底白花、绿底白花、白底绿花,也有红底白花。佩戴时把头巾对角折成三角形,对角向后,两端从头顶分左右两侧包至下颔,用别针别在一起并点缀彩色花朵若干,犹如在花丛中露出瓜子脸,显示出美好的形象。

发型一般梳成两条辫子,分垂左右肩上,露在头巾外面,额头留有刘海,也有把辫子盘结在头顶两侧的。“惠东女”常用一根铁线(长约45厘米)包扎几股黑毛线绒,捆成弓形假发辫,戴在头顶,用黑毛线扎牢,该弓形假发辫将头巾向上及左右两边展开,扩大脸部造型,以产生美感,又在盖顶头巾前面的头发上别一个红色蝴蝶结,蝴蝶结又插上一把(黄色)或三把(黄、绿、红)半圆形塑料梳子和一根细长的珠簪,似在表明惠东女是一朵鲜艳的花朵,吸引蝴蝶久久不愿离去。

追溯惠东女的发型,清末至民国初年,未婚女梳结长辫,扎红色或黑色绒线。婚后梳“大头髻”(盛装)、“贝只髻”(平装),饰物为金、银、铜等制品,大头髻直径二尺多,饰口百余件,重20多斤。民国至解放初,妇女婚后改梳“圆头髻”、“双髻头”、“螺棕头”。圆头髻将发梳成三股盘结脑后,状似龟壳;双髻头为大头髻与圆头髻过渡发型;螺棕头后脑梳成一个近方形横髻,饰物大大简化。

二、身饰

上衣衣短露脐,人们戏称“民主肚”。衣下摆呈弧形,左右两侧上弯至腰上,右开襟,领围上绣有各种图案,右肋下有三至五个纽扣,袖长未及下手臂一半,袖口镶有三四环色布。夏衣多为白底浅绿或浅蓝色花纹,近来又多淡紫色,显得幽雅大方;冬衣多为暗蓝色,衣料很省,人称“节约衣”。

惠东女还借助紧身背心束胸来使胸部平直。背心短小对开,用密集扣子扣紧。时尚的隆胸曲线美,还未被惠东女接受。有的妇女常外穿对襟贴背,前短至腰,后长与衣沿齐,绿色或蓝色,前有口袋,或装钱物,或插手取暖。有的老年妇女改织红色羊毛绿边对襟贴背。每位惠东女都备有几副袖套,一般为黑、黄、蓝三色,以便与上衣相配,这种袖套也是惠东女装饰品,穿着绣花装,臂套袖套,手提黄竹篮,别有一番风情。

裤子均为黑色,裤筒大,裤脚和臀部极宽,裤头缝一块10厘米的蓝布或绿布,既凉爽又便于卷起下田下水劳动,但用布较多,人们戏称“浪费裤”。近来未婚姑娘逐渐时尚穿着黑色紧身西裤。

裤头系扎腰带腰带有两种:一是塑料带,由多种颜色塑料线编织;一是银链,用银打成链条,少的三股,多的九股,有时只系扎一种,有时两种同时系扎。衣短露脐,显得腰间的蓝绿裤头及闪闪发亮的白银链条十分美观。

三、足饰

现在的惠东女一般都穿塑料鞋。按其传统习俗,妇女结婚或节日穿凤冠鞋,鞋用红呢布制作,鞋头上翘,尖端绣鸡冠状花瓣,两旁各绣彩凤,俗称踏轿鞋,平时多穿布鞋。

惠东女特有服饰的认识过程

有一首歌谣形容惠东女的服饰说:“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种服饰源于生活劳动用品与装饰品的结合。衣短裤宽,便于卷起下田下水劳动,斗笠遮阳挡雨,头巾御风防沙,袖套防晒防脏,这些都是生活、劳动的必需用品,逐渐发展成美的装饰品。惠东女文化程度虽低,但仍具有审美观念。黄色沙滩、蓝色大海,青山绿野,使她们的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黄斗笠、蓝(绿)衣、黑裤为基本色调,与大自然协调,浑然一体,既有传统风味,又有一定现代气息。

惠东女的装束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盛行的“节约衣”,是由清末的“接袖衫”和解放前的“缀做衫”逐步改造创新而来的。所谓“接袖衫”,即长袖挖襟衫,衣长且宽阔,衣摆仅略显弧形,因接长袖管而得名。所谓“缀做衫”,即中式挖襟衫,因整件上衣用若干块布拼合而名,衣摆弧度增大。惠东妇女居住于沿海一隅,她们的服饰独具魅力,经受时代潮流的冲击,不被淘汰同化,反而在原有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确实值得探讨。

专家学者的观点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惠东女的特殊服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文艺界以之为素材,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也接踵而来,调查研究,提出其习俗服饰的渊源和族属问题。

在惠安东部,净峰、小岞、山霞、崇武和东岭、东桥、辋川、涂寨八个乡镇的妇女婚后有“不落夫家、长住娘家”的陋俗,只是逢年过节时到夫家住一二日,直到怀孕临产时才到夫家分娩并定居。有的妇女婚后住在娘家长达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无法与丈夫在一起,性爱自由被禁锢,成为活寡妇。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轻生自杀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当地政府费了很大力气,才逐渐改变了这种陋习,这种陋习也成为专家学者提出关于惠东女族属的论据。

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推测,这种习俗可能是原始社会母系制到父系制过渡时期的遗俗。台湾学者李亦园教授则认为,这种观点未能确切提出早在汉人来到惠安之前,这里住过什么族群,也未能证明当时住过的族群是母系的,即使有人论及壮族、布依族原有“长住娘家”习俗,但也未能证明他们曾来惠安甚至福建住过。

从崇武大I咋村发现几何形印纹陶和原始瓷器,以及断发、纹身、拔牙的习俗来看,惠安陈国华先生认为当地居民系古越族的遗留。厦门大学人类学家陈国强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乔健教授则认为汉族人多,分布地广,虽有统一文化形象,但地域性的差异亦随处可见,惠东女仍属汉族,其特有服饰是汉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笔者认同这种观点。学者们调查崇武城外7个村,居民计56姓,都有族谱和口碑传说,证明他们是汉族后代。而关于古越人的文献中,从未有长住娘家的婚俗记载。且福建古越人经楚灭越和秦汉统一中国之后,部分被徙居于江淮一带,部分外逃或分迁省内各县,已与其他地区融合;而惠东土地平坦,未有高山峻岭隔绝,不可能有古越人留存下来。

厦门大学蒋炳钊教授因惠东女和壮族、布依族同有“长住娘家”的婚俗而持其为少数民族之说。对此,我们还应看到,除净峰、小岞、山霞、崇武四乡镇外,东岭、东桥、辋川、涂寨四乡镇的妇女全是汉人汉装,也有长住娘家习俗,因此不能以长住娘家婚俗作为少数民族的论据。惠安陆昭环先生认为壮族、布依族“不落夫家”者,大半有性的自由,而惠东特有服饰的女子却没有性自由的传统,婚姻关系非常正统,从而认为惠东女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是汉民族局部地区性的一种特殊习俗。

猜你喜欢
头巾娘家服饰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娘家欠你的,别到婆家来讨要
猜一猜我的颜色
猜朝代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Wearing History
阿拉伯人的头巾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