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青年近卫军”正被淡忘

2009-08-21 02:58宋宗利穆黎明
党员文摘 2009年7期
关键词:英雄事迹克拉斯诺顿

宋宗利 穆黎明

提起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名著《青年近卫军》,很多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部纪实长篇小说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苏联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几代人前进的动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记者不久前亲临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却感受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

英雄城市曾是“圣地”

克拉斯诺顿是乌克兰东部卢甘斯克州的一个边陲小城,属于煤炭蕴藏丰富的顿巴斯矿区。走进这座小城,最醒目的标志无疑是市中心广场上高耸的纪念“青年近卫军”英雄事迹的雕塑。雕塑旁边是一座规模不小的“青年近卫军”博物馆。正是这座小城,诞生了抗击希特勒法西斯的“青年近卫军”英雄们。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军队突入克拉斯诺顿,以期夺取德国急需的焦炭资源。为保家卫国,奥列格、邬丽娅等8名年龄不到20岁的当地学生自发组织了“青年近卫军”。随后有100多名年轻人宣誓加入。在苏联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年近卫军”在环境险恶的敌后展开各种宣传和破坏活动,给法西斯军队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其迅速将煤炭运至德国的梦想,有力支援了苏联红军。但由于叛徒的出卖,在克拉斯诺顿解放前夕,“青年近卫军”绝大部分成员被法西斯宪兵逮捕,并惨遭枪杀或活埋。

“青年近卫军”的英雄事迹被披露后,作家法捷耶夫深受感动,几次前往克拉斯诺顿进行实地采访和收集材料,并最终著成巨作《青年近卫军》。1945年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轰动,并于次年获得斯大林颁发的最高文学荣誉奖项——苏联国家奖,也成为苏联学生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1943年2月,克拉斯诺顿被苏联红军解放后,市里的政权组织当年即创建了“青年近卫军”博物馆,以纪念那些英雄。法捷耶夫的名著问世后,这里马上成了苏联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前来“朝圣”的地方。后来,博物馆经过几次改建装修,规模不断扩大。在顶峰时,博物馆每年接待数十万人,其中不仅包括来自苏联各地的参观者,也有从中国、古巴、越南等国远道而来的朋友。

博物馆如今门可罗雀

然而,今日的边陲小城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荣耀。“青年近卫军”博物馆偌大的展厅里,正在参观的只有寥寥数人。

对此,博物馆尼基坚科馆长解释道,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苏联时期所树立的英雄榜样不再宣传,所以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数量剧减,现在每年只有几千人,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邻国俄罗斯,而由于缺乏财政拨款,当前博物馆的维护管理都成了很严重的问题。

“但无论历史如何演变,当年参加近卫军的热血青年都是为了反抗法西斯军队的占领和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不应被忘却!”尼基坚科激动地用食指使劲敲桌子。

在展厅里,讲解员叶列娜按照展品顺序一一向记者讲述了“青年近卫军”的感人故事,并动情地背诵了加入“青年近卫军”时的一段誓词:“我面对自己战壕的朋友,面对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面对全体人民,郑重宣誓……”她哀怨地说,苏联时期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和学生都会背诵这段话,而现在又有几个学生知道“青年近卫军”呢?

“英雄”、“叛徒”全都乱了

不但是“青年近卫军”,就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乌克兰也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基辅郊外博亚尔卡小镇是保尔曾经修筑铁路的地方,那里有个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苏联时期也是学习英雄榜样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博物馆的主体楼房已被改建成一所小学校,只在旁边的一间小平房内还陈列着有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些物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少。

更令人吃惊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提到的与红军作战的“白匪”。目前已被乌克兰当局定义成“为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的乌克兰起义军”,享有与红军老战士同等的待遇。

英雄名分之争甚至追溯至几个世纪以前的人物。如今,在纪念俄罗斯与瑞典之间1709年发生的波尔塔瓦战役300周年前夕,乌克兰当局宣布当时秘密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签署结盟协议、并与彼得一世作战的乌克兰哥萨克首领马泽帕不是“叛徒”,强调马泽帕联瑞抗俄是为争取国家独立而采取的策略,并为其树碑立传。

基辅市民科列尼奇说:“以前还知道谁是英雄。心中总有一种榜样的力量。可现在全乱了,根本不知道谁是真的英雄,该纪念谁、学习谁?”

(子祥荐自2009年4月23日《参考消息》)

猜你喜欢
英雄事迹克拉斯诺顿
中班社会活动诺顿和大熊
寻求自我毁灭的艺术家夫妇
诺顿美术馆
诺顿的求职理由
从稿件伪造到虚假募捐落
我们
有人……
聆听英雄事迹 传承先烈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