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2009-08-21 07:35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曹植欣赏课鸟巢

白 洁

欣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让学生理解美、感受美,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

而在实际教学中,欣赏课是很多美术教师头疼的课时,教师上实践技能课很精彩,只是一到欣赏课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提前看了很多的资料,背了很多的作品评价,课堂仍然是毫无生气,一旦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不知如何应对,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引导。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把欣赏课条理清晰、流畅地上下来已经很不错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视野的开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以往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丰富的美术史知识

美术欣赏不是单纯地对一幅画进行欣赏,它与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画家创作时精神状态、画家的生平、画家的修养有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美术史知识理解掌握比较透彻,同时对一些历史和文学知识还应该有一些了解。例如在欣赏朱耷的《荷花小鸟》时,如果不了解他的身份、当时的历史背景、画家的性格特点,只是从技法上来讲,又怎么引导学生理解他“墨点无多泪点多”心境,只有把这些都讲了,学生对朱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朱耷的周围坏境、人际交往,对他的“哭之笑之”的心态产生共鸣,进入到朱耷的精神状态中,从而感受美、体会美。

2.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是客体,填鸭式地接受,发挥不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现代构建式教学的提出,要求教师要少讲,引导学生自己自由发挥,由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知经验为基础,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互动式、对话式,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画家生平、性格特点,让学生去感受作品,自由讨论、评价和学生交流,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一些违背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教师要及时给与纠正。 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获得鉴赏知识,提高欣赏能力。

二、教学时采取的手段

1.文学作品的介入

文学和艺术紧密相连,好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作,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妨在课堂上引用和画作有关的文学作品。欣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出示画面前,先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曹植的《洛神赋》有关篇章:(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用语言的形式让学生敞开想象的大门,产生无限的遐想,紧接着打开画面,一段一段地欣赏,画卷的开始便是曹植在洛水一滨,神情忧郁,惆怅徘徊,这时,那寄寓着他苦恋的美丽的洛水女神出现在平静的水上。画家以生动的笔致,将这位佳人画得丰神绝世,含情脉脉,风情万种。画中曹植无以自持,两眼中流露出一种惊疑不定、喜忧交加的神色,无形中也把曹植才情横溢、神态飘逸的文人气质表现了出来。画中的洛神出现多次,或独立于水面,或迎风飘舞,或在山间游玩……洛水之滨的曹植随洛神互来互往,或欢乐,或哀怨,或惆怅……充满着复杂爱慕之情。全图色彩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着灵动飘逸之感,富有诗意之美。这种形式在语言上、时间上、动态上,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构建自己的欣赏知识体系。

2.打破教材顺序,加入新的欣赏元素

教材的编制往往落后于美术的发展,新的美术设计元素要加入欣赏的范围,如:现代的服装设计、标志设计、装饰装潢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在讲建筑时重点欣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欣赏了大量的内外不同角度的图片,从设计人员,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设计理念、外形,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材料,“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覆盖着9.1万人的体育场;科技,“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等等详细讲解。让学生感受科技和建筑结合的魅力,为我国完成这一经典建筑自豪。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而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就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欣赏“鸟巢”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有设计图、各个阶段的施工图、建筑内外不同角度的图片,每一幅图片配上了音频解说,同时还收集了围绕“鸟巢”所发生的故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听觉上产生共鸣,感受鸟巢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力。

4.比较式教学法的引入

比较式教学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比较普遍,它可以全方位、立体地进行比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美术比较的范围很广:(1)它可以从横向、纵向上比较,如横向上,同一时期东西方美术的不同特点;纵向上,西方在不同时期“圣母”由贫民到贵族化的演变。(2)从形式美上比较,如林凤眠的《静物》中,直力的玻璃水壶和水中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潘天寿的《水仙》,花丛方向与造型在整体形式上非常和谐,然而在花丛大小位置、叶的交插与题字上又稍有变化。(3)从绘画技法上比较,如工笔画工整、细致、缜密,写意画粗放、简练。还可以在风格流派上、艺术形式上等等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式教学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常常不易说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进行比较,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在美术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在美术教学中感悟到的体会。随着发展,美术欣赏课更多地融汇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应教学中更加努力探索,开拓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让学生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和生活中体会到:美是无处不在的,美更是多种多样的。

猜你喜欢
曹植欣赏课鸟巢
鸟巢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