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艺术特长生的声乐教学

2009-08-21 07:35赵春妹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声乐教学观念

摘要: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声乐特长生要想学好声乐,首先要打破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分家的观念,同时学好声乐演唱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然后充分认识自身的能力,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量身定做歌曲,将来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 观念 方法 演唱技巧

声乐既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当今广大中学生喜欢歌唱。为了实现梦想,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了高中声乐的学习当中,那么这些声乐艺术特长生在高中阶段该如何学习声乐呢?笔者认为他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民、美唱法分家的观念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他们往往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如有的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学唱民歌”,有的说:“老师我要学唱美声”。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学习唱歌就是要学习科学用嗓来歌唱,我们要学会利用科学的歌唱方法来表现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例如: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老师就利用自己夜莺般动听、迷人的歌喉一次次成功演绎了西洋声乐作品和中国民歌,她从没有把自己划向哪种唱法,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风格的理解,用她精湛的、科学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来演唱,使得民、美两种唱法互相借鉴、融汇贯通。还有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老师不但能完美地演绎西洋歌剧,还能唱中国的民歌、通俗歌曲,如:《绒花》《康定情歌》《同一首歌》等,这使我们懂得只要立足于“科学”歌唱,加上对歌曲风格、特点的理解,就能使我们的声音流畅,充满美妙、动听的色彩。

二、要学好声乐的演唱基本方法与技巧

(一)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的姿势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歌唱的姿势正确,发声的各个器官就能正常工作,否则会造成胸部紧张塌陷、耸肩、小腹瘪缩等一系列的不利于歌唱的错误姿势,从而使声音的通道受阻、下巴和颈部紧张、僵硬等,影响了声带的正常发声。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的正确姿势就是:身体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而又积极的状态。目光平视前方,胸部打开,两肩略向后展,小腹微收,下颌收回,两脚既可一脚前一脚后站立,又可两脚左右分开站立,站立时一脚实一脚虚,便于演唱时用上腰部和小腹的支撑。发声时下颌不能用力,颈部放松,胸部打开,舌平方,软腭抬起。对于初学者来要说养成一个良好的歌唱姿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培养,注意在训练过程中多对照镜子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及早形成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歌唱姿势。

(二)运用正确的呼吸进行歌唱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原动力,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中就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由此可见,呼吸在歌唱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呼吸的方式共有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这三种呼吸方法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被声乐界认为是一种完善而科学的呼吸方法。这也就是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所说的“丹田之气”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吸得自然、深入,能使吸进的气息到达肺叶的下部,歌唱者两肋扩张,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这种呼吸方法的运用,能使歌唱者的声音得到后腰和小腹的支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①在利用胸腹式联合式呼吸的时候忌小腹瘪缩。因为如果瘪缩了小腹,吸气时气息就会吸到胸部,那样就会使声音缺少支撑,不好控制,而且气息在歌唱中也不够用。②吸气时注意用口鼻同时吸气。③吸气时要注意胸腔打开,两肩放松,两肋扩张。总之,正确的呼吸方法能让我们的声音运用自如,使我们发出的声音自然、准确,音质优美,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完美。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只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就能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建议:呼吸练习的方法:可练习吹气球、吹蜡烛,在骑自行车时边骑边唱,寻找气息支撑的感觉,或边唱边原地小跑进行训练。)

(三)运用好共鸣腔

歌唱共鸣的运用可以丰富、改变声音的色彩和音量的大小,促进声区的统一等。美好的共鸣是提高歌唱表现力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共鸣呢?共鸣就是: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使音量变大,音色变丰富等。在声乐上,人体的共鸣腔体一般分为: 头腔共鸣(即鼻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窦)、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三大部分。演唱者在歌唱时要根据人声各声区来调节自己的共鸣。如:唱高音时(也就是高声区)应该以头腔共鸣为主(头腔共鸣时,歌唱者的头顶有震动感,声音传的很远),口腔共鸣次之,胸腔共鸣更次之;唱中音时(也就是中声区)主要以口腔共鸣为主(声音在口腔的前上部引起振动,在上齿背方向集中、推送,声音圆润、流畅),其他共鸣腔体为辅;唱低音时(也就是低声区)主要运用胸腔共鸣(声音浑厚、有力,胸部有震动感),其他腔体的共鸣为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得到好的共鸣呢?①正确的呼吸方法的支持,是良好共鸣的基础。如果缺少了呼吸的支持,去找哼鸣的话,全身都是紧张、僵硬的,发出的声音是挤、卡、干涩的,没有弹性的,所以,我们在歌唱时,一定要在正确的呼吸支持下进行,适当调节各共鸣腔的使用程度,使我们的声音更加优美、动听。②歌唱时多找“头声”。我们在歌唱的时候,无论唱到哪个声区、哪个音,都要把声音的集中点放在头腔共鸣(大家可以感觉自己两道眉毛的中间部位,也就是额窦处有一个集中点)。在歌唱中有了头声,就会使我们的声音充满色彩,音量增加,使声音更具有穿透力,同时也会减轻声带的负担,节约气息,减少体力的支出等。③多做哼鸣练习。多做哼鸣练习,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哼,感觉在假声位置上哼,同时把气叹出来,哼时可以闭嘴哼,也可以开口哼或者嘴巴开闭交替的哼。哼鸣的练习可以使声音的上下通道更加统一,气息更加连贯,更便于共鸣腔体的使用与调整。运用好共鸣腔是我们在歌唱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会使我们的声音立体而有磁性,使我们的情感表达更尽善尽美。

(四)解决好换声区的问题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声音,当由低音到高音唱到一定高度时,就会感到很吃力,声音变得挤、卡、暗哑,音色不统一。失去了唱中、低音时的那种圆润、明亮而又流畅的声音,需要运用某些技巧与方法才能继续往高声区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到换声区了。要想使自己的声音色彩统一起来,并且在换声时声音能自然地过渡到高声区而不发生明显的过渡痕迹,这就需要我们在换声区加强练习,先不要急于往高声区去唱,应该从换声区开始做下行音阶发声练习。当声音由中声区唱到高声区时,这个时侯我们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决,而不再是利用唱中声区时的那种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将胸腔打开,调低喉头位置,加强小腹和后腰的支撑力,并将脊椎向两端伸展,使用大量的头腔共鸣,发声位置稍往后移一点。这样唱出的声音才会上下贯通,使自己的音色在整个音域都保持圆润的色彩。当然,要想渡过自己的换声区,使自己的声音上下畅通无阻,还需要大家耐心刻苦的训练,只要用心练习,会很快渡过换声区这道坎。

(五)要学会咬字吐字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大多数的学生只注重气息、共鸣等发声技巧的使用,往往忽略了字音的正确发声位置。其实,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能直接影响到歌唱技能的培养,能增强歌唱语言的表现力,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演唱效果。那么,什么叫咬字吐字呢?咬字是指字的字头(声母)的发音,就是把字头的声母按照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指字腹和字尾而言,就是把字腹的韵母,按照开、齐、合、撮的口形找准着力点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在歌唱的过程中,声母发音时间很短,要唱得准确、敏捷,而字音的响亮度直接来源于韵母中的母音,母音发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字音的准确、清晰、歌唱声音共鸣的大小、音色的丰富、字音的圆润以及歌唱语言的连贯性。所以在歌唱吐字中要掌握好以下几点:①要将字腹适当延长,然后通过鼻腔进行归韵,并在额窦处形成一个亮点。②打开各个共鸣腔,将元音的共鸣位置稍向后移。③将声音成柱状竖起,穿透头顶,并使声音圆润,像流水一样流动起来。所以同学们应该大力加强普通话的学习,以此来提高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能力,增强歌唱的表现力,使歌唱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六)注重歌曲情感的表达

要想学好声乐,我们不但要仔细推敲演唱方法与技巧,还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帮助我们理解歌曲,加深对歌曲创作、内涵民风等的理解,从而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才可以将演唱的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了解学生的能力,为学生量身定做歌曲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能力如何,盲目给学生留难度很高的歌曲,总以为这样学生进步快,在考试中占优势、得分高,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招生的院校在考试时不但要考查考生的演唱基本功,而且还要考查学生的音准、节奏、嗓音条件等,如果评委老师认为你有培养潜质,即使你唱了一首很小的歌曲也会给你打出满意的分数,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歌曲从难度音域表现力上力不从心,必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要知道大作品谁都能唱,但是想要唱好却不容易。在中国作品中有许多小巧而又经典的歌曲,他们虽然小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且风格各异,非常适合参加艺术考试。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声乐演唱程度进行客观而又仔细的分析后,再为学生确定考试的歌曲,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的能力,才会扬长避短,轻松自然地完成自己的演唱。

总之,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立足于学习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歌唱,还要客观分析自己的真实演唱能力,为自己量身定做适合的歌曲,并根据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体现作品的特色。如果做到以上这些,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艺考时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雷礼著,《歌唱语言的训练与表达》,上海音乐出版社

[2] 周小燕讲,《歌唱的训练》教学光碟,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

[3] 余开基 编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4]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 》

作者简介:

赵春妹,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声乐教学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