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儿童插嘴的几点认识

2009-08-21 07:35阮利格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活动课浅谈

阮利格

在小学低年级中,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当老师在讲解、引导时,学生突然给出一句意想不到的话,或是当同学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打断同学的回答,大声着急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面对学生这种自由、随性的行为,我们该怎样对待呢?我认为我们要区别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

1. 学生的插嘴与教学或讨论的话题无关,这时,我们尽量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可以微笑地告诉他们,下课后到老师办公室或在活动课、班会上请他(她)谈论自己的想法。

2. 有时学生的插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一次,我给学生讲解各族节日方面的知识,谁知刚开始,便有学生喊:我知道,我看过啦!我很生气,但我仍和颜悦色地引导他:你都知道些什么?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好不好?他很高兴,讲得绘声绘色,虽然偶尔也有错误,但他讲得神采飞扬。我真为自己高兴,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激发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情趣。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种事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别人知道,与他人共享欢乐。别人在语言上给予的称赞,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别人对他们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如果提出一个很能启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时,可以视情况而定,不必让幼儿一一举手发言,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充分让幼儿进行思考,积极分析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体来说,学生“上课插嘴”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全新变化,更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活动课浅谈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