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和谐班级的几点做法

2009-08-21 07:35张玉芹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侧重于差生班干部

张玉芹

构建和谐班级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级能不能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内容及方法。我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抓住“一个中心”,坚持“两个出发点”,搞好“三个侧重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把如何构建和谐班级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抓住“一个中心”就是以抓班干部工作为中心。班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信任度高,有感召力,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前进的动力,又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应抓住班干部这个“中心”。

首先,要对班干部进行培养教育。一要在思想上严格要求,既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又要敢于坚持原则,大胆管理。二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发挥集体智慧,树立群众观点和民主作风,及时指导做好日常工作,学会处理偶发事件。三要放手独立工作,发挥起主观能动性作用。四要做好班干部之间的协调工作,明确分工、通力合作。

其次,要发挥班干部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要帮助班主任搞好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最了解、最清楚,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意见、建议和要求,做到下情上达。可见,班主任只要抓住了这个中心,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贯彻实施班级工作。班级有了骨干和核心,班主任就能容易控制班级情况,全班同学就能形成一种合力,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坚持“两个出发点”,一是用爱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二是用勤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爱学生不仅包含着感情因素,也包含着理智因素。教育学生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而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用班主任的爱心去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爱心、自信心,最终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贴近学生,才能密切师生感情,才能有效地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建立起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勤就是勤于思考,勤于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必须做到勤。一是勤于学生交朋友,以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灵之窗只向知己开放,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切实感到教师能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心里话告诉他们的班主任,以求得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建立起高尚的师生感情。二是勤于家访。常言道:“知子莫如父”,家长最了解学生。也最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通过家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三是勤于观察。班主任应有敏锐的目光,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和情感变化,摸清学生思想脉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心灵世界和发光点,寻找有效的教育突破口,发掘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四是勤于和各任课教师联系,沟通学生的情况,采纳正确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搞好“三个侧重于”,一是民主与集中之间侧重于民主,二是表扬与批评之间侧重于表扬,三是差生与优生之间侧重于差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具有现代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班主任切忌一言堂,凡事要听群众的呼声,集中要在民主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关系融洽的班集体。

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是多方面的,班主任对学生应公平。批评在班主任工作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批评过多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适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光大,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他们会以表扬为动力,带动其他方面发展。比如:爱好体育就应让他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爱好音乐就应该让他在文艺汇演中一展歌喉……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往往以学习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法是十分不科学的,班主任要爱优生,同时更应爱差生。因为差生自卑心理严重,甚至有的是自暴自弃,但学生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自尊心是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差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扶持。所以,班主任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树立其自信心,让他们在“成功与快乐”的心理氛围中生活。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班级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如何构建和谐班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侧重于差生班干部
几对常被用错的词语
文学的两股劲儿
空巢青年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