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

2009-08-21 07:35任战松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任战松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课内外两种途径来实现。但是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形成“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早在1942年叶圣陶先生就强调“学生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所以,除了扎实有效地进行课内阅读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所以我在平时努力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其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带头读书。我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诗词和名著,有时来了灵感还会上写几句,我经常会把一些感受颇深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还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后来我发现不少孩子也学着我的样子阅读课外书。

其次,家长配合读书。我利用家访或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我们的读书活动,取得他们的配合,并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学生一起读课外书,让家长监督学生在节假日多读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家长也从以前只局限于给孩子购买各类教辅书,转向和孩子一起选购文学作品,很多家长

还和孩子一起读书,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二、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现在图书市场许多图书鱼龙混杂,有的图书并不适合学生阅读,所以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选择文质优美、积极健康的书籍来读。我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配合阅读教学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在学习过程中,多介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读物,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后,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毛泽东同志不仅是革命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词多抒发积极向上的革命情怀。老师这里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你们想看就来找我吧!”下课后学生们争相借阅这本书。再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朝花夕拾》、《野草》等文集,号召学生课下去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鲁迅语言的特点。

在学习新课文前,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在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内容,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之前,对于散文的语言特色学生都不清楚,于是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如《荷塘月色》、《背影》等,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色。

2.向学生推荐读物,要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兴趣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故事性强的文章,有的学生喜欢科幻探险类的文章……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投其所好,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所以我经常把学校图书室的新书目录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选择读物阅读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扩展阅读空间

我们学校的图书室,有着丰富的存书,涉及人文地理、自然科学、人物传记、科学探险等二十多类。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为了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快速提高,我经常组织学生去图书室读书,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借阅。

互联网向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因此我经常指导学生进行网上读书活动,向他们推荐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读书网站,教给他们一些查询书籍、筛选信息的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致很高,有些学生还将自己欣赏的文章下载保存起来和大家交流,从中受益匪浅。

阅读空间的扩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意志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今后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略读、精读和浏览三种方法。

1.略读。略读是一种不完全阅读,特点是阅读时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重点问题上。如:新闻报道、故事等体裁的文章,主要采用略读法,因为这类文章只需要对内容概括性地了解,无需深入分析。

2.精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要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透彻,对于文中的字词认真推敲、理解辨析,对于文章体裁、结构、文法等也要做全面的分析让学生边读边想,反复细读。如:读文章中的精彩段落,采用此法。

3.浏览。浏览是涉猎行阅读,其特点是在阅读数量上求“多”,在阅读速度上求“快”,方法上“一目十行”,然后记下总体感悟和捕捉到的有用信息。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所以我指导学生博览群书,通过大量阅读,训练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者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不可单独运用和孤立对待,可以把精读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技巧用于略读、浏览中,也可用浏览中获得的知识巩固精读中学到的方法。久而久之,方法上升为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我还提倡不动笔不读书。我让学生准备一个“采撷本”,把看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或将文章中精彩片段制成卡片,分类整理;对阅读内容艺术特色等体会、质疑;写心得、读后感,形成书面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展示阅读成果

展示阅读成果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检阅,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在每节课安排5分钟请一位学生上台,或介绍自读的新书,或讲一个故事,或对书中观点发表意见等。在班里开设阅读活动课,每周1节,在课上开展“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每一学期我都举行“阅读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把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书面与口头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阅读的乐趣。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阅读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提高了个性阅读的能力。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采撷本”上的内容整理出“我最得意的一文”张贴出来进行评比。坚持每月出一期手抄报,这个活动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讲、写、画”各尽所能,尽显特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聪明的办法不是增加作业,延长时间,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坚持课内外结合、阅读与实践结合,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我们一起读书吧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