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08-21 07:35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口算应用题线段

陈 英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还较差。刚刚接触数学,学习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过直观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法则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从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入手,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逐步脱离直观操作,达到抽象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认识数4的实际意义,建立数学的概念,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图片(田野里,有4台拖拉机在耕地),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在干什么?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台拖拉机,有几位司机,然后把这幅画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板书4)。

2.在黑板上演示数量是4的实物,让学生数出各是多少,然后概括:刚才我们数的那些东西,它们的数量都是4,

可以用4来表示。4可以表示4台拖拉机的4,4个玉米的4,4位老人的4,等等。

3.让学生利用学具,用小棒摆出正方形,通过观察和操作,明确正方形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并且有4个角。

二、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在学生认识了数的概念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再让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画图有以下几点好处:

1.促进学生仔细读题,弄清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通过画图,可以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

3.借线段图,容易正确列式。

4.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如教学“学校有13个篮球,拿走9个,还剩几个?”当学生经过审题,实物图演示,明确了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寻找解法并正确解答后,可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

(1)用“一”表示一个篮球。

(2)学校有13个篮球,就画13个“一”。

(3)拿走9个,用彩色粉笔标出9个篮球的长度,并说明拿走9个篮球的长度。

(4)让求“还剩几个”,在图上相应的部分表示出来。

(5)让学生看图讲述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讲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三、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一年级要切实打好口算基础,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

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进行加法的基本方法——凑十法。教学时,要注意通过练习,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最优的口算方法,达到脱口而出。如: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

启发学生把得数个位上的数和9加几中的几进行比较,从中发现,9加几得数都得十几,而十几中的几是比9加几的几小1,根据这一规律,使口算速度得到迅速提高。

四、参加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许多学生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模拟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断,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另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一年级小学生学好数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猜你喜欢
口算应用题线段
应用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