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改善与促进

2009-08-21 07:35瞿银萍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师生化学

瞿银萍

科技活动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要载体,以充分发展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精心指导下,由学生主体性活动方式组织的一种辅导性课程。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课本知识的深化,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统一原则的具体实践。

科技活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科技活动通过“渗透法”将有关的信息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虽不改变课程体系和内容,但却增加了科技含量,加大了科技素质培养的力度。下面笔者就科技活动对化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与改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技活动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实践与动手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夸大自己的主导地位,以主导意识排斥主体意识,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在课堂失去了学习的自由,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本来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教学活动却成了教师“唱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不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问题,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容易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同时,也无助于推进人类的进步。

化学科技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它充分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观测考察型活动中表现尤为显著。对一般观测考察型活动而言,教师只给出大范围、大标题,有时主题也是学生提出的。全过程教师只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其余细节均有学生自己来完成,并在自己所得的结果后总结归纳,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一种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的心理,是人们从事种种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任何学生的学习成功与否不是由智力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相互影响,并在统一交织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在一定程度上,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所在。有了这种动力,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是一种新的课型,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官刺激,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物、增加趣味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三、科技活动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在轻松地教学气氛中,智力活动才最活跃、最有成效,才最有可能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简单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间缺乏沟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距离感将学生推到了教师的对立面,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很难落实,有时甚至产生负效应。化学科技活动大大丰富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内容,增多了师生交流的时间,有利于双方互相认识。在活动小组里,教师和学生的自由交谈,除了学习方面的内容,还有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进而增强了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在化学科技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被拉近。学生对教师有进一步的了解,才可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希望,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这也就是要先“动之以情”而后才能“晓之以理”。这样就会在师生关系中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对学生可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而化学科技活动灵活多变的形式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是早日实现教育最终目的的良好途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渗透化学科技活动,两者还需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科技时代教育与科技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师生化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