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2009-08-21 07:35姚书理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师应素质

姚书理

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可以使他们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规律,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一、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其智力水平和基本素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探索、归纳、观察等科学方法进行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基础知识的形成无处不隐含着生物学家在生物活动中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教师应将生物学家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展示给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索求知欲。如学习“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教师应讲解孟德尔科学求索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其科学思维的方法。再通过精心设计诸如下列问题:F1代为什么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F2代为什么又出现了性状分离?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如何?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定向思维,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通过归纳整理成知识串,使其脉络化。尤其诸如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遗传的基本规律等教学内容,应按要求归纳总结,既能使学生对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加以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科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因为科学的观察是科学发展的基础,要学好生物学,一定要学会科学观察,善于观察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和生命现象,善于观察实验结果、实物、模型等,最后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科学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二、注重生物实验技能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将“教”与“学”真正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

首先,教师应将实验教学与知识传播融为一体,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验性。如讲授种子的结构,教师可以将诸如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分发给学生,先让他们区分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再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并比较各种种子的异同。这样,课堂教学与课堂实验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解剖、观察、思考等诸多能力。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如光合作用的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进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而得出一致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新情境习题。如结合遗传规律的学习,让他们想一想为什么禁止近亲婚配?国家为什么提倡优生优育?农作物优良品种为什么具有优良性状?这些习题无疑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物学教学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应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努力将科学方法论有机渗透进去,积极探索更多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途径,从而为祖国培养一代具有优良科学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师应素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