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合作学习方法初探

2009-08-21 07:35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初中生

王 勇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社会更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本文结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谈谈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合作学习 初中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社会更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教育部实施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应探求新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本文结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谈谈点滴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式学习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功扎

实,解题能力强,但也存在许多弊端:传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实行“说教式”、“灌输式”的应试教学模式,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

德水平的提高。这些不足必然要求改变中学政治课教学方式。

二、合作学习的特征及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异质小组(优、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并存)为单位的、受共同的学习目标所规范并体现群体凝聚力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测量依据的教学形式。

采用合作学习有多种积极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师生、生

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激发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会欣赏别人,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开展

(一)合作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定位出现偏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定位出现了偏差,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旁观者。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出现弱化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弊端,发挥学习中的伙伴效应,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但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替代个人的独立思考。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现象,学生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来解决全组分配的问题,而缺乏独立的思考,复制了缺乏合作的传统师生交往方式。从教师“一言堂”演变成了优生“一言堂”。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假问题”和“大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比较随意,误认为什么内容都可以通过合作来学习,把合作学习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结果“假问题”和“大问题”充斥其中。“假问题”是指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设置的一些无需合作、答案已明的问题;而“大问题”是指设置一些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合作解决的问题。

4.合作学习中的“假热闹”与“低效益”

在合作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是热闹,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真正意义的动是思维的动,只有思维真正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动起来,课堂才会真正充满了活力。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这种“假热闹”长期下去,就会带来教学的低效益。

5.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不全面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重学习结果评价轻学习过程评价,重个人评价轻小组评价的情况,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针对日常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加强研究和探索并加以解决,才能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与途径

1.要科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是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通常情况下,应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同一小组内各成员在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性别等方面各不相同,以便互补;而组与组之间在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性别等方面应基本相同,以便小组间展开竞争与交流。小组人数,一般而言, 4至6人较为合适。

2.要积极引导学生,训练学生合作的技巧

在实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承担引导、管理和调控等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分工明确,尽量让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讨论时采用轮流发言式,强化大家的主动参与意识。

3.强化学生收集材料的功能

学习是一个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实行课程改革后,笔者转变思路,给学生一个观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某种观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成了探索者。这样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4.要科学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问题

合作学习的模式不能滥用,并非所有课堂教学都要采用它。有些简单的、易懂的教学内容,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比合作学习更有效率,就应该采用独立思考方式。课堂上最好的合作学习的时机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复杂的、综合的、难以简单判断的、个人难以解决的、需要经过争辩、讨论、质疑、交换意见的问题或者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时。教师这时不失时机地抛出事先精心设计好的、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挑战性的问题,必然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5.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为了使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有效,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及时的评定和认可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机制,采取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认真合作的小组应该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可以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做法评比“最佳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合作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愿望,从而真正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其最终目的不是为合作而合作,也不仅是通过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最终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相振银、孙荣华,《合作学习的道德教育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 2002,(09)

[2] 何东亚,《新课程下初中政治合作学习初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3)

[3] 曹德仁,《浅谈合作学习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山东教育科研》,1999(Z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