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生的心 放开学生的手

2009-08-25 09:37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心理情感

黄 昭

主体性是人生来就有的与动物区别的特点之一,是人类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主体性发展的高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主体性发展教育。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语文教改中提得最响、最多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能切实落实、取得成效呢?我认为应瞄准学生的心理流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操作规程为“一、二、三工程”,即一个基础、两个动力系统、三个手段方法。

一、一个基础——新型师生关系

这一点是指以建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学观念的滞后。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想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有这种境况: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勇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羸得了同学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正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潜在的主体作用,因此我这样实践过几次,学生不但觉得轻松,而且学得愉快,从而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二、两个动力系统——激励性动力系统和兴趣性动力系统

1、激励性动力系统。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是对人主体性、积极性的调动,即在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通过多种优化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发展。这种动机越强,行动就越坚决,维持行动也就越长久。因此,我们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启动激励动力系统,即“展现希望——表现——鼓励——体验成功”,这点符合了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信心”等特点。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科,因其模糊性、主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同其它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学生总有一种“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感觉,容易产生轻视疲惫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启动激励性动力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第一次上作文课,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感觉语文中最难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作文。”这时老师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上完这节课之后,人人都会出口成文,你们愿不愿意试一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希望。然后在施教的过程中及时评点,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简短而又真诚的语言进行表扬和鼓励,然后抓准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说:“你成功了。”……这样,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这一心理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惜我们的表扬,在表扬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流向,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意味着更大的进步。

2、兴趣性动力系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宝贵的教育经验。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明确的目的,会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能为自己确定较恰当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启动兴趣动力系统呢?其步骤即“标新立异——曲径通幽——囊中探宝”。如:在讲《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进行读写训练的时候可以这样“标准立异”:“老师不讲,让同学做个小小书评家,发挥你高超的评论水平,给老舍先生的作品评头论足。”这样,学生兴趣大大增强,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不用老师口干舌燥,学生自能评析欣赏出佳句名段。在学生对此篇文章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进行第二步处理——“曲径通幽”:我没有让学生干巴巴地总结主题、评价社会,而是换个角度:假如你就是祥子,请以自述的形式给大家讲述“我那难熬的一天”,在讲述的过程中可用文中的原句段,同时要为祥子的叙述配乐。于是,学生们立即投入到课文中寻找祥子的感觉,同时捕捉整篇文章中充溢的感情基调,思考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烘托人物悲惨命运。第三步“囊中探宝”:我启发生学:“我们知道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但同学们也都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道理。现在就让我们为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写一篇续——《在狂风和大雪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三种手段——情境感染法、实践竞争法和榜样示范法

1、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法即情感心理交流过程。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动机与需要,也就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的阅读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语文学科发挥其独特魅力的优势所在。总之,语文教学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涵的美感所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取得类似聚变的教学效应。

2、实践竞争法。实践竞争法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生活,所以在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同时,让学生将学得的知识重归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动手、动脑、动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实践了“生活处处有语文”。注意竞争意识的激发,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竞争、评选最佳、争当最优等方式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又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3、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即高尚人格、高深学识、高超教育艺术的影射法。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容易把来自各方面的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教师对其影响最大,尤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功底、广博丰富的知识积累、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娴熟美妙的写作技巧、高尚崇高的人格魅力来吸引我们的学生,影响我们的学生,这种影响的作用是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其作用不可低估。

总之,正是人的心理活动,沟通、调节和控制着自身的生命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动态结构,极大地开发了人身自然中的潜能素质。因此,在语文读写训练过程中,只有瞄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高效训练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心理情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情感
台上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心理小测试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