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策略

2009-08-25 09:37陈明仙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情境

陈明仙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来源的利用与开发,首先要建立融洽、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即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课程资源,并将课程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而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中的部分资源,并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正在发生的事件、学生关注的事件及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来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重新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新的探究课题,同时也要重视师生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新知识的利用,从而不断完善和建构思想品德教材。这一过程中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无论是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还是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特点,都要求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对待教材。教师用活教材,需要从以下方面去尝试实施策略:

一、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教师用“活”教材,才能让教材变得丰富有趣。动态生成的课程必须以学定教,教师在深入领会教材精神、意图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现实性。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力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破其卷、取其神”,消化教材、优化结构,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实际出发,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身边的诱惑”一课,考虑到“领奖台的诱惑”,对大部分与“领奖”无缘的同学来说是不实际的,于是我把这部分教材内容调换成“取得好成绩的诱惑”和“获得老师表扬的诱惑”,贴近学生、再造教材、不唯教材,才能使教材发挥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阅历、经验和本地实际,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重新建构或高屋建甄超越,使教材内容内化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制订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一体化。但在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从整体上用“活”教材

教师从整体上用“活”教材,才能让学生融会贯通。教师对教材把握和使用得准确与灵活,不是虚无飘渺的,不能盲目为“创新”而“失范”、“失控”。用“活”教材要有整体感,在单位课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认识每一教学环节、每一单位课时、每一单元、每一册书、每一年级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和其他内容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才可能谈得上组织教学的形散神聚、融会贯通,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有的教育教学目标,最终都是培养人,培养身心健康的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的人。虽然不同学科的知识在不同的课堂上由不同的老师组织教学,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上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用“活”教材必须整合其他各学科的资源,使思想品德教学充实而生机勃勃。例如:联系历史和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变化发展和国情,依托语文课文、古诗古文可以让学生感悟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借助坐标轴、数据图表、图片展示分析,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样使思想品德教材自然生成、潜移默化。充分运用教材的跨学科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触类旁通、视野开阔,思想品德教育必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发展。

三、创设情境用“活”教材

如何让教材充满灵性?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用“活”教材。身临其境的学习感悟、体会,才能使知识内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到实处,教师则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目标和内容要求,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教材内容情境化、生活化,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感悟的机会。使平面的、书面的、文字的、图画的、静止的教材活起来、动起来。使教材真实化、情趣化,让教材的价值和精神充满灵性,让体验动态生成,最终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例如:“画家庭树”,认识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夸夸我的爸爸妈妈”,体会父爱母爱;“给父母的一封信”,学习与父母沟通;“请平时与老师冲突较多的同学扮演老师,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同学与老师冲突时的语言态度”,再现生活场景,感悟与老师交往中的换位思考……再如:设计了“放学路上和好朋友结伴回家,途经网吧时,朋友提出进入网吧玩游戏”这一情境,要求学生上台表演各自不同的应对方法,教师适时总结引导,让学生不仅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应做出怎样的选择,而且懂得了“真正的友谊必须坚持原则,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的道理。

四、在生活中用“活”教材

生活中用“活”教材,教师需要用好生活这本教科书。思想品德教学要体现其发展性,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水平有所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教学必须跳出书本、开放教材,师生必须走出封闭的教室,延伸课堂。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渗透思想品德,使教材与生活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和谐统一。陶行知先生反对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指出“要把笼中的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要拆除学校与社会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强调“教学做合一”。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观,增强生活教材观的意识,在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书本教材为燎原的火种,在实际生活中立足能力锻炼,组织学校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学习成长。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实践这一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违法行为特点和法律责任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到本地监狱进行走访,通过管教干部的法律知识讲座及在押犯人的现身说法和犯人充满悔意的述说,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则不仅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使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认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界线,从而做到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并将这一道理内化为恒定的情感。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资源用“活”教材,实现学生、教师、教材、生活的和谐统一。教师对教材要能入乎其内,更能出乎其外。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生活的热情、教学的激情、育人的才情,注重知识的储备、经验的储备、实践的储备。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选择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