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直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2009-08-26 05:59孙春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单根小棒直观

孙春龙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动手操作实验等行为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一、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有效的学习。

例如,教学“8的认识”时,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数出8根小棒,拼组自己喜爱的图形。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摆出了梳子、房子、鱼、小船、人造卫星等等极富创意的图形。借此问学生“8”是由几和几组成的?让学生把小棒自由地分成两部分。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多,想得全。这时同学们积投地投入到分分合合的具体操作中,全神贯注地寻找着多种组合方式。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怎样分比较好,接着教师边演示边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地分。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这样做既不重复也不落下。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话动中。因此同学们始终热情高涨,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直观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还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教学的形式展现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通过表象的建立,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获得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面积”的概念,教师出示一个像框,要给它装上一块玻璃,该怎样去买?学生自然想到要按像框的大小去买。然后教师就地取材,指出课桌、电视、投影仪……请同学们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经过分析、综合,概括为“物体”。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的上面、底面、侧面。提问:“这些是物体的什么?”从触摸中感知、抽象出“表面”,并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教师又出示两个不同的形状的平面图形,问:“它们谁大谁小?”学生从观察、猜测中得知“平面图形可以比大小”。之后,学生对建立起来的表象加以综合,概括出了“面积”的定义。这样借助直观事物教学提高了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等思维方法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直观教学,鼓励求异

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创新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在知识教学上下功夫,还要为学生提供可沿不同方向思考的机会,启迪智慧,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例如:34+28,先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34根”和“28根”两部分,想一想:“怎样把它们合起来?”学生纷纷动手尝试,从实践中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合单根的,再合整捆的;另一种则认为先合整捆的,再合单根的。针对这两种不同意见,教师没有直接表明观点,而是将两种想法重新演示一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果先合整捆小棒,再合单根的就会发现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还需要把其中10根扎成一捆,加入到整捆小棒中。因而,在原来加得的十位数中还要添l,显然比较麻烦,经比较得出:先合单根的较合理。结合操作过程学习竖式计算,深刻理解“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通过操作直观,调动学生手、脑、口、眼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实现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单根小棒直观
仅吻合单根指动脉指尖再植的疗效分析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简单直观≠正确
一起数小棒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220kV输电线路重冰区单根大截面导线选型
巧移小棒
单根电力线接入的LED调光器与调光驱动电源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单根碳纳米管阴极场致发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