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贵在“多练”

2009-08-26 05:59祁志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习作创设作文

祁志军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感头痛的事就是作文。什么是作文?简言之,作文就是学生说心里话,写身边事。在生活中,让学生积累素材,广泛地接触生活,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更应该多练,重视写作的质量,让学生乐于作文,爱好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练笔的。

一、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1.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正如“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原因。我们所教的语文,每一篇本身就是很好的习作范文。我们可以以此为对象,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2.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体裁、写作的思路、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自然而然的续写,缩写。

3.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办报活动。学生除了教材之外,很少读课外书籍,根据这种情况,让学生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书捐献出来,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还可以让学生自制手抄板。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积累了词汇,增长了见识,达到了多练的目的。

二、丰富生活,激发情感

1.走出课堂,拥抱自然,让学生勇于抒发。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为教师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联系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练笔。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教师的习作指导,不仅是习作方法的指导,还包括丰富学生生活的意义,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创设最佳的习作情景。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兴趣盎然,体验深刻,写来总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为了给学生提供练笔机会,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比赛。在活动中有意安排一些有趣的内容,设计精彩的场面,来创设最佳写作情景,为学生练笔准备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直到他们激发情感,把活动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倾吐出来。

3.目标不一,要求各异,力争让学生都爱“作文”。作文训练时要因材施教,制定出不同的写作目标,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有趣的写作训练之中。对后进生,低标准,写几句通顺的话就可以,老师再适当指导,使作文完善,多鼓励,使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对中等学生要求踏踏实实的写,一篇比一篇好。对好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写作量,描写要有次序,要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留心生活,勤于动笔

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强,有意注意较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点滴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好的作文素材往往这样溜走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枯燥,乏味,缺乏新意。我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我们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我们的生活空间很大,很美;我们的生活很丰富,也很精彩。就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做有心人,从我们身边发现美,让美的生活,美的时刻,载入我们的“小天地”吧!我每天都能看到学生在作文中出现好的句子,并抽空在班里朗读,供学生借鉴。写的特别好的。还贴到“学习园地”或者到其他刊物投稿,还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把学生的作文发表在校园的网络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再把写作文当做一种苦差事。

四、师生共评、寓练于乐

小学生有着天生的好奇,有着很强的参与欲望,保护和利用好这一欲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由老师一人完成,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多提意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练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指导学生勤练笔,学生就能在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习作的方法,提高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创设作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