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

2009-08-26 05:59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表率心理健康教师

冯 启

摘要: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教师代表着学校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表率

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教师心理受职业困扰,重视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承受多重压力。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教师体制不断改革,向着法制化、正规化方向全面迈进。诸如重视学历、崇尚成果、职称评定、教师聘任、评优评模、安绩取酬等等,使每一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产生了倦怠心理,它是教师由于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体验到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的病状是:情绪上表现出低落、烦躁易怒、敏感、容忍度低、爱抱怨,看到学生就气不打一处来,将心头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学生身上,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有的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个性化的表现出对学生、同事冷淡、疏远,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理不理,一门课结束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住几个;个人成就感上感觉工作乏味,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时候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有的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遭遇到的挫折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产生无助感。

(二)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对学生来讲,教师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具有传授知识的权威;对家长教师又是他们的代理者,家长期望教师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与领导、同事、家长处好关系,应付教学以外的各种人际关系。教师要履行职责,胜任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角色转换,要有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这种不同性质、不同方位,需要随时转换的角色及职业行为,极易带来教师的矛盾心理。

(三)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超负荷工作。每天起得最早的是教师,晚上回家最晚的还是教师。教师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在十小时以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职业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而教师本来也是普通人群,不是机器。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的各种考核,长期的紧张工作以及社会过高的期望,多数教师身心憔悴,头晕眼花、两鬓斑白。

(四)教育待遇的不均衡,使教师产生消极心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加大,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了教师工作待遇,但同一地区的工资不均衡让他们难以接受:有的相差幅度较大,有的长时间不能均衡,使得部分优质资源转行流失。得不到公平待遇的教师便会产生消极心理,给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策略

(一)加大投入,改善教师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各级财政拨款要优先考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可借助民间力量,建立教师奖励基金,尽量为教师的外出学习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创造便利条件。

(二)改革教师绩效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对教师持合理的角色期待,并为教师的角色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创设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既不可自高狂妄,也不可妄自菲薄;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心境,也没必要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对别人不妄想,对自己不苛求。若如此,肯定会缓解心理压力。

(三)丰富教师文化生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减压管理培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丰富教师课余文化生活,帮助教师放松和调节情绪,舒缓精神压力。教师也要注意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学会自己调节,自己放松,学会善待自己又善待他人,才能不至于失控迁怒与他人,迁怒于学生,甚至自寻烦恼。

(四)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学校应实行人本管理,管理者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体观念,强化积极服务于教师的意识。学校实行开放式管理,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使他们有充分的知情权,提高教师的成就感。教师也应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增强信心,应对挑战。

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教师代表着学校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表率心理健康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最美教师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推进“三化三提”工作法 全面落实“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当好表率 带头宣讲
践行“三严三实” 当好“五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