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生存

2009-08-26 05:59袁自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

袁自敏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钟声已经在中原大地敲响,无论我们是否做好准备,新课改已如势不可挡的洪流奔涌而来。面对新课改,我们该如何选择?退缩,必被改革的洪流淹没,那么我们只有迎头赶上,迎接机遇,接受挑战。用我们的行动来实践达尔文的至理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一、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

首先,生物新课标已经跳出现行教学大纲的范囿,从原来的要求过高、内容繁、难、偏、深、旧、窄中转向大众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方法上也从强调教师的教转而强调学生的学,包括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在现行教学大纲下的教学中极力想突破的教学局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道不太难的题、一个不算太复杂的生物知识点,当我们讲过多遍之后,仍有学生用充满疑惑的眼光看着我们。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知识远不如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这就像学游泳,关于其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单从知识的角度来说,也许很容易让学生明白,但是学生学会游泳了吗?显然没有,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学会呢?——只有让学生跳入水中,让他们在水中体会并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体验注意事项。新课标正是在教我们怎样“授人以渔”。

二、熟悉教材的编写思路,有机整合教材

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是以新课标为重要依据的。每个模块都有其编写思路和编写主线,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都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知识的呈现顺序,例如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教材内容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展开。那么什么是系统呢?,在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中,他强调生物具有整体性、能动性、动态结构和组织等级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也就是说,系统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系统是具有边界的,通过边界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第二、系统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形成不同的结构;第三、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分工合作,协作完成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第四、系统依赖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而运转并完成功能;第五、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调控方式及调控中心;第六、每个系统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明确并理解了这些知识和编写主线,那么我们在讲授这本书时就很容易理出我们的教学思路,而不会再把这个模块看作杂乱无章的大杂烩。即,生命系统由宏观到微观,大体上由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到个体,由个体、系统、器官、组织到细胞。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内还有各种结构及各类分子和原子)。这些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组成,系统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和发展、消亡规律。就细胞而言,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各类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是各组分之间的重要关系;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等等。这样分析之后,这个模块的知识呈现是这样的顺理成章、有章可循。

同样地,其他模块也有其相对较完美的编写思路和编写主线,例如必修2《遗传与进化》,主要是沿着遗传学的发展史来编写教材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教材的编写顺序就一定是我们的教学顺序呢?沿着原来的编写顺序,固然可以有助于使学生体验科学发展的曲折与演绎归纳思维的养成,但是打破教材编写的局限,也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这个模块中,减数分裂是放在两大遗传规律之后学习的,对于遗传因子为什么会发生分离和自由组合,学生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但是若把减数分裂的知识提前到两大遗传规律之前进行学习,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并理解。

三、敢于放手,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和落脚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了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只是“学会”而不是“会学”;新课标则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直接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引路人。那么怎样实现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让课堂活起来呢?首先,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心理上真正理解并接受这样的转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早已在理论层面上被广大教师所认知,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由于教师的时常“越位”而无法保证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使教师没有完全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二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种种顾虑,认为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真正心甘情愿地让出讲台,而不是迫于无奈、走走形式。其次是要准备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要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备课中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实验,还要认真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及时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想什么。例如在开学之初,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了解哪些学生家中有电脑?哪些学生每天有时间上网?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为班级生物教学中有关信息的搜集者,哪些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生物教学中老师的得力助手。

四、资源共享,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新课改在其他省市被不断推进与深化,但在我们河南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一切都是全新的。在这场重大的课改中,课堂教学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方式要改进,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对话式学习、生成式教学,这些都将使课堂充满前所末有的激情与活力。然而,作为新课改的先行者,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或选择,没有先进的备课工具,没有优越的课程资源,没有实验室,没有可供利用的生物园……,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实验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等等,我们都可以借助备课组的力量来解决,以期尽量减少我们在新课改的摸索中发生的失误。在这个问题上,年青教师,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年青教师,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教学经验还是一片空白,“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他们没有以往教学经验的羁绊,有是的敢想敢干的激情和活跃开放的思维;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利用老中青教师各自的优势,我相信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新课改中,我们定能做出骄人的成绩。

新课改犹如清泉,为高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犹如春风,必将给高中教育带来生机。新课改更是摧枯拉朽的潮流,给我们带来挑战,更为我们带来机遇。而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