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感教学的方法

2009-08-26 05:59许金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言辞词句孔乙己

许金美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文教学应以语感教学为中心。语感是左右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言语活动中起关健作用。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感教学时,要注意方法,注重效果。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在培养语感上的凭借功能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进行语感培养的主要训练材料。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和作品中往往有很多意蕴丰富、文理清晰、情思隽永、文辞斐然的段落,这些段落集中地浓缩了许多言语和章法的知识。首先,这些段落的文体特点非常明显。通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其次,在典范的段落中,词句使用、句群组织、修辞手段、逻辑联系,都具有“无可移易”的特点。通过“移易”的方法把对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的感受上升到语言理性的高度,在品悟、积累中实现对语言规律的把握。

二、指导学生加强诵读

语感实践的核心是多读,要有声读,有声阅读法主要有朗读、吟诵、背诵等。

1、朗读。朗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语言美感的一项主要语感实践。学生在朗读中须调动所有的感官,“目视”、“口诵”、“耳听”、“心惟”。这是一个综合的心理过程。

2、吟诵。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也即叶圣陶先生所谓“美读”。吟是吟唱,拖长腔调,夸张抑扬,突出韵律;诵即诵读,讲究腔调节奏。吟诵适用于我国古代诗文和现代美文的朗读

3、背诵。背诵是积累、吸收和形成正确语感的重要手段。它对熟悉教材、巩固字词知识、加强课文理解均有积极的独特作用。

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面对的是大量的具有动态化个性色彩的语言。语感,说到底是语境之感。因此,培养语感,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以帮助学生提高言语交际运用能力。语境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

1、分析言辞语境中词句的特定含义。所谓言辞语境是指由上下文构成的一种言语系统。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其意义的确定性、丰富性,只有放到其上下文构成的言辞语境中去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

2、分析非言辞语境中词句的特定含义。非言辞语境包括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例如《小桔灯》中写天黑了小姑娘送“我”一盏小桔灯,“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好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教学这段文章,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分析言语实践主体小姑娘的主观语境,即她安慰我的言行中表现出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还要引导学生明了她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客观语境.

四、指导学生筛选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筛选分析关键语句,揣摩理解其意义,体会深悟其韵味,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言语材料的特点入手,去探索语言表意的规律,又从语言规律透视语言特征。

1、揣摩,就是回想,主要指关键语句反复地思考推求。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叶老以阅读《孔乙己》为例说:故事是从“才可以笑几声”说起,以下一连串说到笑:孔乙己一到,“所有喝酒的人便看着他笑;众人都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说了两回,在这些时候,小伙计“可以附和着笑”,掌柜像许多酒客一样,问孔乙己一些话,“引人发笑”;此外还有好几处谈到笑。注意到这一点,就会揣摩到“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是全篇的重心所在,这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笑”的背后有何含义呢?叶老分析道:“这不是表明孔乙己的存在只能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吗?”“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地步,不是可以想到很多吗?”可见多揣摩才能理解得透,才能把蓄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

2、推敲,就是咬文嚼字,或者说比较,主要指对文章字词句的品味。叶圣陶指出,阅读“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

3、触发,就是联想,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或者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同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一处有关系,引起顿悟和触发。触发可从用文字写成的书中获得,也可从生活中获得。教学中引导学生联想时,应启发学生或切己体察,或由此及彼,或由近及远,真正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4、鉴赏,主要就是想象。叶圣陶说,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像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驱遣着想象去鉴赏,以把握作品的形象,进入作品的意境,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是获得语感的关键。

五、引导学生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虽然是书面语言里的辅助工具,但它不仅具有语法功能,而且往往还具修辞功能,各种标点在文章中都能参与情感的表达。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里“原来如此……”中感叹号十分明确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杀害柔石等人的残忍凶险,也包含着作者对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青年作家深切而炽烈的惋惜和悼念之情。特别是句中省略号的使用,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其中既有无限的悲愤,又有刻骨的仇恨;既有极度的同情,也有进一步的觉醒。多义的内容尽在省略号中包含无遗。

六、注重语感迁移

语感迁移是指将阅读中习得的语感运用到说写的语言表达之中。如复述课文的练习,可要求学生在复述时保留原作中优美精练的语言,注意用词、表达、语速等。这样做,就是在迁移中培养锻炼学生语言的正误感、畅达感、节奏感。再如在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在仿写中将优秀的言语材料及其特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认识。还有,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品味语言中所感、所思、所悟、所得的点点滴滴体会写成札记或语言分析小文等,以帮助学生养成感受语言、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东西流之于口头和笔端,日积月累,就会达到“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的境界。

总之,语文教学基于语感又终于语感。语感教学必须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对言语对象进行审美感知,让他们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这样才能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逐渐向高级的、深层次的语感水平推进。

猜你喜欢
言辞词句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孔乙己(下)
古柏
言辞重复的社会— 认知语用阐释
美国人最爱用的个性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