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融合演进及发展策略

2009-08-31 06:46张云勇
移动通信 2009年13期
关键词:核心网统一终端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FMC业务的技术实现手段,从多重服务的简单捆绑,到基于无线/Wi—Fi的双模服务和Femtocell方式,最终通过统一的IP网络和统一的IMS业务建立和控制平台,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全面融合,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业务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定移动融合的主要业务和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终端、支撑系统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全业务融合IMS全IPFemtocell

1FMC业务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

FMC业务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如图1所示。从简单的业务捆绑、综合智能网、综合业务与服务到接入能力的综合、以FMC为核心的业务运营、IMS及其统一的业务平台,最终迈向无缝的连接和连续的会话。正因如此,FMC的业务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也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从最初的服务捆绑、综合接入技术的运用,最终发展到提供基于网络融合的融合性业务和服务。

2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类型及技术实现手段

2.1业务捆绑

业务捆绑是实现FMC的最初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方式。

(1)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的捆绑。这种方式只是业务的简单捆绑、并无技术层面的融合,例如多重运营(语音、数据、视频和移动业务的捆绑销售)。

(2)固定和移动间的呼叫转移。这种方式提供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单一的语音信箱类似的服务,以呼叫转移为特征。

(3)固定移动间的资费优惠,即为特殊用户群体提供资费优惠。

(4)无线语音和Wi-Fi数据捆绑,将基于蜂窝通信的无线语音和基于笔记本的Wi-Fi数据捆绑,而不是分别签约销售。

2.2使用无线/Wi-Fi多模终端+宽带接入的融合业务

使用Wi-Fi和ADSL/小区以太网宽带连接的FMC业务分两种方式:

(1)不支持UMA技术的无线/Wi-Fi多模终端没有模式切换功能,无线/Wi-Fi两种服务单独提供,如图2所示。

(2)支持UMA技术的无线/Wi-Fi多模终端具有模式切换功能,业务可以在移动/Wi-Fi间切换,如图3所示。UMA技术在无执照频段提供GSM语音和GPRS数据服务,在WLAN或Bluetooth的接入点和UMA的网络控制器(UNC)之间建立一个宽带IP连接,允许用户在GSM/WCDMA和WLAN或Bluetooth网络间切换业务。此方式只能实现基本的、简单的融合业务,且基于UMA方式的融合业务实现手段需要手机终端支持Wi-Fi。

2.3基于移动终端+Femtocell网关

Femtocell又称家庭基站,是放置在家庭/SOHO环境中的无线接入设备,通过普通的网线连接到有线宽带资源,由网关设备再通过标准接口与运营商的核心网相连,手机终端可通过连接Femtocell网关使用宽带数据业务。与UMA方案不同,此方式对终端无特殊需求,但此方式只能实现基本的、简单的融合业务,且Femtocell家庭基站成本较高,对现有蜂窝网络也有一定的干扰。

2.4基于网络的融合业务

固定移动服务的全面融合依赖基于IMS的融合统一网络,如图5所示。未来的FMC业务也将是融合网络上的全面真正的融合服务。IMS被业界认为是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其主要的设计思想是控制与承载和业务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IMS的核心特点是采用了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可以更好地支持多媒体业务和融合业务,在核心网实现固定移动融合。IMS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并且把Internet的发展和无线通信发展结合起来,统一提供语音、图像、消息、数据。并且能够基于Web技术为无线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业务与应用。

综上,最早提供的FMC服务多是多重服务的简单捆绑,并没有网络技术层面的融合。基于无线/WiFi的双模服务和Femtocell是目前较为流行的FMC提供方式,但这些都是面向当前FMC应用的一些离散技术,本身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也存在诸多缺陷,融合业务能力较弱。最终的网络融合阶段,将是通过统一的IP网络和统一的IMS业务建立和控制平台,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全面融合,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业务体验。

3全业务融合网络及终端建议

3.1核心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未来的全业务运营网络中,核心网居于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因此核心网必须具备灵活、开放的网络构架,支持全IP融合业务能力,低成本建网,快速部署业务,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在物理形态上,也必然要求节能、环保,降低整个生命周期的能耗。

随着业务和网络的加速演进,运营商将从以“话音、价格”为核心的传统网络提供商,转型为以“综合应用”为核心的新型信息服务提供商。新一代核心网的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特性:

(1)融合的业务控制中心

统一的核心网平台,实现话音、数据、多媒体会话的统一控制。这不仅增强了核心网的业务处理能力,而且还通过标准的软件化组件,使网络迁移与硬件无关;能够快速实现网络平滑演进和业务平滑迁移,充分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2)融合的用户数据中心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用户数据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用户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日益复杂繁琐,并增加了运维费用。而融合的用户数据中心采取分离的系统结构,将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分离,通过集中数据共享,减少网元数量,节省运维费用,提高运维效率。融合的用户数据中心是一个大容量分布式的系统,后端数据存储部分提供大容量的存储能力,并提供分布式地理容载能力,数据在多个节点备份,方便对外接口共享用户信息;前端业务节点可以分散拉远,就近部署到各业务接入点,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数据视图和业务逻辑。

(3)融合和开放

网络融合将实现网络分层和功能分离:应用层和控制层分离,方便业务的第三方灵活开发;控制层与传输层分离,便于呼叫/会话的控制独立于承载的控制。基于不同的承载提供相同的控制能力;传输层和接入层完全分离。使无论何种终端、何种接入方式都可以共享同一承载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网络的复杂性。

3.2骨干承载网

为了在网络资源上保障FMC的健康发展,需要对IP承载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整合,改变过去多业务、多承载网络的局面,逐步实现统一的业务承载,形成宽带、融合的业务承载网络。在新建的IP承载网需求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到高端集团用户业务需求。

骨干承载网要支持强大的路由和线速转发能力、全面的MPLS VPN支持能力、完善的策略控制和跨域互通能力,并支持深度感知、精细管理、安全认证、QoS控制、灵活计费。

3.3全IP统一接入网

接入网,提供业务管道,满足多业务接入需求,为最后一公里的多种接入手段提供标准的IP可扩展接口。全IP统一接入网需要支持用户和业务隔离、统一管理、用户溯源,并将整个城域网的高可靠、高QoS、高安全、可运营、可管理、平滑演进能力向下延伸,以满足全业务端到端的业务承载需要。

3.4支撑系统

全业务融合对支撑系统的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实现全业务运营的过程中,支撑系统需要解决固定、移动一系列的差异问题,包括系统模型的差异、业务支撑的局限性、系统功能的侧重点不同、系统能力的关注点不同等。因此,要去融合支撑新的业务,需要对现有系统从模型、功能、系统能力等方面做比较复杂的调整。全业务融合支撑系统应该能够提供以下三个层面的融合能力:

(1)统一服务

统一服务包括了必须满足统一的客户感知(例如客户服务接触、统一的客户账单),统一客户视图,统一运营商的品牌。

(2)融合业务的市场营销能力

对组合业务提供营销支持能力,即对固话和移动的组合业务的营销能力。

(3)统一的管理支撑能力

如支持组合业务的流程管理,以及统一的信用监控能力。

3.5终端融合

终端融合为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的无缝接入。用户终端在固定移动融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业务的体验。

终端融合,不仅体现为多种制式。如GSM、GPRS、WCDMA的融合,更在于对来自传统消费电子领域、计算机领域和通信领域的多种功能的引入和融合,从而使终端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移动设备。

参考文献:

[1]刘韵洁张智江,等,下一代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张云勇,固定移动融合FMC研究[J],通信世界,2006(14)。

[3]张云勇,国外FMC发展现状分析[J],移动通信,2007(5)。

[4]黄韬,张智江,刘韵洁,全业务运营商的FMC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08(14)。

猜你喜欢
核心网统一终端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核心网升级改造方案
统一数量再比较
5G移动通信核心网关键技术
通信核心网技术的应用探讨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VoLTE核心网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