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巧遇王震同志

2009-08-31 07:45章瑞年
世纪 2009年4期
关键词:南泥湾班机王震

章瑞年

1957年5月7日的北京,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这一天是我一生中少有的快乐日子,我第一次乘飞机远行,又有幸结识了革命前辈、农垦部部长王震同志(后来王震同志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副主席)。

那天,我起得很早,七点前就赶到北京西郊机场。我将以北京《人民中国》杂志社记者的身份前往东北大兴安岭林区采访。我乘坐的北京飞往哈尔滨的班机是一架小型客机,乘客不多。我刚落座,就听到有人对机上服务员说:“一会儿王震部长要上来,你们照顾一下。”我心中暗暗欢喜。不到五分钟,机舱里果然出现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军人。他没有戴帽子,穿着一件黄色粗呢子军大衣,略胖的圆脸上,气色红润,神采奕奕。我立即站起迎了上去:“王震同志,请这里坐,这座位没有人。”我拍拍身边的座位。他点点头,就坐了下来。然后转过身来问我:“你怎么会认识我?”我故意说:“我是记者,有一次开会看到过你。”他慈祥地笑了:“我出门总瞒不过人。”

机身迅速地沿着跑道滑行,很快只见地面渐渐往下沉,原来机身已经腾空。我心里感到一阵异样的轻快。整个机场都已经落在机翼下面,视野迅速地扩大起来,万寿山上的亭台楼阁变得玲珑乖巧,昆明湖如同一面蓝色镜子在闪闪放光。耕地、丛林、村落都被太阳抹上一层淡黄的光辉。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向北飞行。

“年轻人,我们来聊聊天。”王震同志打破了沉默。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非常健谈,话匣子一打开,我们很快进入无拘无束状态,从国内外大事扯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似乎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相识已久的老朋友。

谈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谈到那时的大生产运动,自然又谈到了南泥湾垦荒。身为农垦部长的王震同志,谈起垦荒事业来兴致特浓。他说,北大荒有几亿亩荒地可以开垦。这次他去黑龙江就是去察看那些荒地的。国家计划派大批复员军人到那里去垦荒,要把北大荒建设成大型商品粮基地。

“南泥湾垦荒取得巨大成就。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垦荒劲旅359旅的,也是歌颂你这位旅长的,是不是?”我问。--

“是的,是的。”他又慈祥地笑了。不—会,他收敛起笑容,恳切地说:“年轻人,名利思想不要有。我总算有了点小名,其实又有什么意思?人生最有意思的事是和自然作斗争,和阳碍社会进步的敌人作斗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无产阶级世界观、革命人生观,从这位革命前辈口中说出来是如此浅显易懂。

他告诉我,他一生大小战斗经历过数百次。他由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闯过的风险,受过的困苦,简直难以胜数。这一切只有具备坚定的革命人生观的共产党员才能经受得起。

机翼下出现了起伏的群山,光秃的山峰露出焦黑的岩石。山脉尽头,竟是一片深绿的海水,平静得像凝固着似的,大概是到了山海关附近了。

我们又随意扯起了以下的话题:

“年轻人,你当记者,一定去过许多地方,我们比一比,看谁去过的地方多?除台湾、西藏外,我到过所有的省和自治区。”

“我哪里比得过你?你去过的地方一定比我多得多。”

“我当铁道兵司令员时,因筑鹰厦铁路,我到过中国最热的地方。因建大兴安岭森林铁路,我又到过中国最冷的地方。严寒酷暑,尝尝那滋味,那才是最大的享受。”

把吃苦当作享受,这话是深含哲理的。多少年来我都经常咀嚼。青年人需要进行革命苦乐观的教育,懂得为革命和建设主动去吃苦,去克服困难,最后取得了胜利和成功,这是人生最大的喜悦,也是最大的精神享受。

中午,班机在沈阳机场降落,旅客下机休息。我和王震同志同桌吃午饭。我吃了两小碗饭就放下筷子。王震同志见了,便说:“年轻人,你吃得太少,还没有老头子吃得多,你这白面书生需要很好锻炼身体。”他的关怀使我感动,我表示以后一定努力锻炼。

班机从沈阳起飞后,我们都闭上眼睛休息,渐渐入梦,不久,机身的摇摆把我惊醒。看看王震同志还是睡得很香,不断地发出鼾声。下午四时,班机抵达哈尔滨。王震同志邀我随他去北大荒采访,我因另有任务,只得婉言谢绝。

八个月后,我来到了北京王震同志的家,又有了一次和他长时间聊天的机会。这些50年前的往事,如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如在眼前,王震同志对我的谆谆教诲,早已成为我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人生观、苦乐观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南泥湾班机王震
南泥湾大生产大会暨中国品牌南泥湾计划高峰论坛举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是”的作用
“办”“为”和解
小种子的“挺一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