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气震音的音高变化频谱分析

2009-08-31 06:46
艺海 2009年7期
关键词:竹笛音高音响

徐 鹏

引 言

弦乐演奏者在演奏弦乐器时,会习惯性地使用“揉弦”这一技巧,以二胡、小提琴等拉弦乐器为例,“揉弦”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在原有音高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压弦来完成,这种技巧能使弦的松紧度有规律的交替,造成细微的音高波动,使音乐更具美感。而在管器乐演奏中,“气震音”的用法就恰恰相当于“揉弦”。但“气震音”是靠气息的强弱交替来完成的。已故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说,演奏竹笛,应当“强而不高,弱而不低”,在气息强弱交替的气震音中,音高是否会和弦乐一样会发生变化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直接采样的方法,对“气震音”进行频谱测量,试分析在气息强弱交替的过程中,竹笛的音高

是否发生变化。

测量条件

测量时间:2008年12月27日晚

测量地点:卧室(有大面积窗帘及被子等吸音物体)

测量环境:经检测外界噪音小于5dB,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1℃

录音软件:GMAS (2.0B)

录音话筒:SONY(ECM-MS907)

前期指导:谷杰教授

演奏者为武汉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硕士研究生,演奏乐器为A调低音竹笛,所奏音高理论上为a1,音分值为900音分(A调低音竹笛开一、二、三孔)。但竹笛的实际音高会根据气温的高低有所变化。故在采样时,持续演奏该音约10秒,前3~4秒为平稳吹奏,获得在当时气温条件和演奏状态下的实际音高,此后进行“气震音”吹奏。

频谱分析

一、平稳吹奏测量分析

因为竹笛的音高受气温影响,所以先要得出所测音的实际音高。所以在平稳吹奏的部分截取三个不同时间点的音响进行频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此气温下,该竹笛的实际音高比理论音高要低45音分,为855音分,振动频率平均值为430.78Hz。如下图所示:

二、“气震音”的强奏点采样分析

接下来,参照平稳吹奏所得出的数据,对“气震音”所产生的强音与弱音的频谱进行比较。将第三、四个“波峰”(此处中间位置,较其他“波峰”更典型)分别分三段截取,并分别对所截取的三个音响进行频谱分析,如下图所示:

第三、四个“波峰”处分别截取三个不同时间点的音响频谱图:

注:“430.80Hz,Pitch:A4-45,27.56dB”表示振动频率为430.80Hz,音高A4,与理论音分值相差-45音分(A的音分值为900),音强为27.56dB。

从所取的六个音响素材中可以看出,强奏时间段内的音高有五次保持在平稳吹奏时的855音分,只有一次为886音分。

六次取样的数据平均值为861音分,与平稳吹奏仅相差6音分。

三、“气震音”的弱奏点采样分析

前面通过了大量的频谱图对平稳演奏和“气震音”的强奏点进行了分析,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来对“气震音”的弱奏点进行音高分析。

在第三、四个“波谷”处分别分为三段截取,对三个不同时间点的音响进行分析,其频谱图如下所示:

第三、四、个“波谷”处分别截三个不同时间点的音响频谱图:

通过对第三、四个“波谷”的音响频谱分析,在弱奏点,六次采样有五次的音高为855音分,与平稳吹奏时的音高一致,一次音高为816音分,取其平均数为6.5音分。

结语

由于竹笛受低温影响,开一、二、三孔平稳吹奏所发音由理论值900音分降为855音分。

本次测量的对象“气震音”,在强奏时六次取样中五次等于855音分,一次为886音分,测得平均值为861音分;在弱奏时六次取样五次为855音分,一次为816音分,平均值为849.5音分,强奏与弱奏的平均音分值差为11.5。由此笔者推断,竹笛的“气震音”虽与拉弦乐器的“揉弦”效果类似,但从理论上来说,竹笛并没有像拉弦乐那样发生细微的音高变化,正如赵松庭先生所说的“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尽管在此次测量中,十二次取样中有两次产生了偏差,造成强奏与弱奏的音高平均值相差11.5音分。但这两次偏差或许和演奏者的演奏状态或是测量者的操作方式有关,又或许是因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待发现。此文仅当抛砖引玉,望各位专家前辈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竹笛音高音响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My Mother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我的坚守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竹笛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