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中整合性训练模式

2009-08-31 06:46
艺海 2009年7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师

刘 晔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舞蹈课程。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训练是提高舞蹈学生表现力的灵魂,是成套动作中表现力的载体和基础。而合理运用整合性舞蹈训练,不仅能提高舞蹈学生的身体技术,而且还能增加舞蹈学生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柔韧、力量、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与平衡和控制动作等能力,都是舞蹈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加强舞蹈训练正是发展和提高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最好途径。舞蹈作为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同时也是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教学除了以训练舞蹈学生的形体语言外,也离不开与音乐、戏剧、雕塑、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将舞蹈整合性训练定义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在关注舞蹈语言构建的基础上(包括动作风格、韵律、技术技巧及其特定情景中的情绪、意绪的体现等),还应注重训练与音乐的配合(包括对节奏、旋律的配合、情绪的渲染、总体格调、气氛的把握等),以及训练对舞台美术的配合(包括布景、灯光、道具、服装以及化妆等等)。

要把握舞蹈表演的整体性特征,必须要明确,舞蹈表演是由身体表现力、面部表现力和角色情感的塑造三方面来构成的。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的整体性把握,单纯突出演员的形体技巧技能,或缺乏技巧技能的情感抒发,都会影响舞蹈的美和感染力,影响舞蹈表演的完美性。概括言之,舞蹈表演是视觉、听觉和表演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回顾我国的舞蹈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积累了一套比较丰富和完整的教学经验以及多层次、多种类的专业教材和专业剧目,设置了大专以上的相关专业和院校。但是,舞蹈专业课程特别是现代舞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待改进和调整。据统计,目前国内各大专院校已建立了31个舞蹈系,但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培育了现代舞团外,其它各地的舞蹈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亟待改进,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也亟待加强。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培养一个个技艺高超的舞者,而不是让学习舞蹈的学生拥有创造力,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的舞蹈专业看似众多,但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互通性很小,基本上是各学各的。而我们的舞蹈课堂教学也以学生模仿教师与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为主。这一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舞蹈艺术教育课堂的外沿很宽广,也就无法让舞蹈的影响渗入学生的课外生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

实际上,我们衡量一个舞蹈表演的美丑、优劣,要从作品的主题、立意、音乐、舞蹈设计、演员的表演以及其它构成因素的综合水准予以综合评价。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固然可使作品增色,但都不足以一概而论。作品的整体审美品位不高,演员体形、技巧再好,服饰、布景再美妙,都只是没有灵性的“空壳”;当然,只有主观臆想的题旨,没有以恰切的舞蹈语汇和浓烈的情感创造出的美好形象,同样是失败的。可见,舞蹈表演者的整合性与整体性建构是不能被其他环节所替代或覆盖的。

因此,针对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训练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 探索整合训练途径,培养舞蹈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在严谨的传授舞蹈技巧、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舞蹈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探索将舞蹈教学与音乐、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训练途径,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舞蹈学生要提高综合素养,就要增强各个门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接受高水平的审美引领。要借助读书、听讲座、接受培训等措施,还要直接学习其它艺术门类的技能(如乐器演奏、戏剧实践、书画练习等),这有助于学生以最佳状态正确地传递舞蹈作品内涵和情感,传达审美感受,不断开发演员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内心情感。

第二, 注重舞蹈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整合训练

舞蹈表演是一个创造想象的过程,也是学生营造规定情境、体验角色、深化人物、运化情感和动作的过程。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王佩英教授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程就是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开始的,其具体训练包括:文字想象、音乐想象、情节想象、人物想象等等。这种探索使学生“能言、能演”,提高了依靠想象塑造人物的能力,同时,丰富、活跃的想象也带来了生动的表演,这一训练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在培养想象力的基础上,还要加入整合学生创造力的训练。因此,舞蹈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在具有独特的舞蹈技能和形体表现力的基础上创造独具个性、韵味和魅力的舞蹈形象,创造一种新的富于生命意识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表演深刻而具有典型意义,这才是整合性训练模式的根本宗旨。

第三, 加强规定舞目训练,提高整体舞蹈能力

舞目训练是对舞蹈学生身体技能、韵律、技术技巧的综合展示与检验,是最终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评估标准。舞目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更接近舞台实践的途径,整合分解训练的成果,使学生将前期学习、实践过的各项训练内容,通过表演舞蹈作品得以整合性地运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技术技巧、身体韵律和各种舞蹈风格的能力。而《荷花舞》、《飞天》、《春江花月夜》、《鄂尔多斯》、《蛇舞》等等,就是教学效果很好的经典性的规定舞目。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性格、爱好,凭借自身的能力、技艺水平、表演欲望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优秀的舞目进行练习(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以同学互助、教师辅导的方式实现。应将教师的细致启发和学生的创造热情结合起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学生的主动体验来完成舞蹈形象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能力和及舞蹈技艺。

第四, 通过新编舞目训练,提升整合性训练效果

新编舞目的训练,应与舞蹈教师紧密配合来进行。舞蹈教师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高度浓缩了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审美取向、综合艺术素质、舞蹈形体语言的结构与编排能力,生活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追求。一个出色的舞蹈教师,既是作品的创作者,又是排练者。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进行二度创作,从模仿体验到进入角色,把纯粹的外在动作转化为发自内心自然生发的内在动作。教师审视着学生的每一丝肌肉、每一个技巧、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情感的激扬,评判着自己的创作,与学生一同进入舞蹈形象的塑造,双方在心灵上得到了真正沟通。经过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交流、磨合过程,学生的舞蹈能力才能获得“脱胎换形”的提高,整合性训练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教师
最美教师
学舞蹈的男孩子
教师如何说课
冰上舞蹈搭档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纸的艺术
我和舞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