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专业“高效写生教学模式”探讨

2009-08-31 06:46徐晓莉
艺海 2009年7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创作教学模式

徐晓莉

在教学环节中,写生教育是艺术设计系的一大特色。高校设计专业的写生教育应该本着怎样的原则去开展?具体的贯彻思路和实施流程应该是怎样的……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艺术创作过程有一个被实践验证过的定理,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很显然,写生过程属于艺术创作的“艺术体验”阶段。写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艺术家金山先生所说:“没有体验,无从体现”。这个过程依靠的是心境,即所谓的灵感。面对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除了看造型,选择构图角度之外,创作者还要“跟着感觉走”,将自己的情绪思想或者内心感触也融入到作品当中。写生是人与自然融合的过程,更是创作的基础,写生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取景构图的感觉,用笔着色的感觉,效果布局的感觉。

概括地讲,写生教学过程应该合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并使两者配合得当。没有教师的有力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就如同无源之水,再加上学生天性好玩、贪玩的特点,在教师对其放任自流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很难把握创作的方向,对于作业也只是应付了事。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又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必须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实践经验总结,我们将设计专业的写生教学过程概括为“高效模式”,其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一、 前期教育

写生之前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绘画而言,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根据描绘对象不同的分类。而对于设计来讲,写生只是一种途径,一种灵感的来源和借鉴,这种借鉴可以是形态、色彩、布局、构造、途径方法上的等等。在这个阶段,教师占主导地位,其作用是让学生明确写生的概念、写生的内容、写生的目的以及写生的任务。前期教育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盲目性,避免了“旅游观光”性质的写生现象的发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同时,也有必要给学生相关的作品赏析,耳闻不如一见,只有在看到了创作样本之后,每个人的心中才会留下深刻印象,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以及需要借鉴的经验,为自己的写生设定目标,并预期成果。这项工作可在写生出发前的一至两天内完成。

二、 中期监督

学生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促使下,其情绪是高涨的。而作为教师则要利用他们的热情,提高其创作激情。从离开校园,进入写生基地的那一刻起,教师跟学生之间的角色就相应地跟着转变,学生成了写生过程中的主角,而教师只需要负责“中期监督”。艺术创作中的艺术体验强调的是设计者的个人体验,所谓个人体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要身体力行,亲自投入到环境中去观察、感受,另一方面是指要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不能思维定势、人云亦云,要实事求是,并充满想象。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时间完成。

三、 后期引导

从写生基地重新回到学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满载着收获和成果而归,如果不趁热打铁,学生们的这种收获很可能如同星星之火,还没有来得及燎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熄灭。精彩的设计是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表达”共同决定,但是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创意思维并不完全取决于随机的灵感,好的创意需要经过强化训练来辅助完成。为了避免写生教育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就必须在后期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让每个学生的思想火花变成实实在在的艺术设计作品。

收放自如是一种策略,写生体验过后,学生需要一个思想沉淀的空间和时间,更需要一个“厚积”过后的“薄发”状态。这个平台是教师提供的,由老师负责组织引导。具体过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执行:个体构思、头脑风暴、强化训练、主题创作、总结报告,这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在五到十天左右。通过个人的构思将写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理清头绪,抓住重点。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个人构思可以在学生写生返校后休息的一两天内完成。随后的头脑风暴和强化训练是后期引导的关键环节,也是集中出成效的阶段。其基本思路是借鉴毕加索对牛的抽象变形方法,将事物从写实—归纳—夸张—抽象,最后概括出事物的典型特征,生动形象,且带给人们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

通过强化训练,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交出相对满意的作品,这为最终的主题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计作品的完成并不代表写生课程的结束,一份总结报告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对写生有一个彻底的总结。

综上所述,经过“前期教育”、“中期监督”、“后期引导”这三个系统的流程,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发挥了其各自的优势。基于高校设计专业的“高效写生教学模式”是提高写生效率的一次探索性尝试,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写生教学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 “高效写生教学模式”的探讨能够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给写生教学带来一些启发。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创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作随笔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