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的思考

2009-08-31 06:46叶振艳
艺海 2009年7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叶振艳

一、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经济的结合产物,包括多种门类,主要有广告、艺术、古董、漫画、设计、时

装、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13个行业。虽然它的涵盖范围广,但并不是某一门类单线发展的状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综合”的形式,在它所涵盖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进行重组与合作。通过这种“交集”的方式,选择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以使文化与经济两者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形成创造性的发展态势。创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创意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已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因此它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世界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一些老牌的工业国家率先向创意产业型国家进行过渡,逐渐形成成熟的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体化的格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先行国家,以创意产业取得的庞大经济效益掀起了全球创意产业蜂起的浪潮。

中国的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一些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以带动全国其他地区的创意产业全面发展。创意产业为我国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其市场还不成熟、需求关系还处于波动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致其具有高风险的显著特征,但这个新兴产业的良好前景与经济效益还是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中国的创意产业快速成长带来的是创意产业人才的急速需求加剧,而中国各高校对于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供求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人才数量稀少和创新能力缺乏两方面。人才的稀缺可以加大加快培养力度来解决,因此,从半个月到几个月的快速培训班、中等技术学校到高等院校的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针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在各种不同学历程度的培养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快速增长带来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差异的问题也非常显著。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单位所培养的学生,并非都能达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其中大多数可能是只学会几个软件使用的技术员,或处于一种“临摹”状态的设计学员,称得上“人才”的只占其中较少的部分。然而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它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人才资源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产业要素。这种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的状态下只能通过竞争来识别人才,往往通过大浪淘沙以后,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剩无几。这样就形成一方面大力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的缺口还是不断扩大的状态。要解决两者的矛盾主要应认清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关键所在,必须明确具有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才能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艺术设计教育应培养具有创新综合能力的创意产业人才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其人才的核心是知识、文化和技术,是以个人的智力资源作为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成分。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培养的创意产业人才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知识修养、文化内涵与技术水平的人才。然而我国对于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多种层次中,大多是短期的培训,缺乏一个连续的过程,造成学生无论对于知识、文化还是技术都不是一个全面掌握的状态,往往是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都设置同样的课程,仅仅强调知识与技术的灌输。这些课程都难以针对某一学生的特点与现有的水平进行设计,以致学生对于自身的优势与缺失并不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应该不仅让学生获得技术与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可以学习接纳和综合别人优点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创新能力无疑是创意产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但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协作型的社会,设计的团队也同样如此,不可能像过去的艺术创作一样一个人包揽所有的工作,在团队创作的过程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综合是创新的一种形式,综合也是一种接纳与学习的态度。在这种团队的创作中,不但要发挥个人的创新能力,而且要学习把团队的优点进行综合以达到创新力量最大化。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艺术系)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