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2009-08-31 06:46文运夫
艺海 2009年7期
关键词:中得演播厅心源

文运夫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关于绘画艺术的不朽名言。这八个字概括了从客观现象到艺术意象再到艺术形象的全过程,扼要地道破了艺术形象形成的全部秘密,乃至成为不仅限于绘画,而且能指导一切艺术创作的至理名言。

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栏目的“美丽村姑选拔赛”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力作、杰作。

在电视台,表演等综艺类和比赛形式的电视节目,一般都在演播厅举行。除了因为演播厅有它特具的屏幕氛围和魅力之外,也因为场景、化服道效、灯光、音响、摄像等各项工作,以及演员、主持人等所有被拍摄人员的活动,场面调度等,都比较便于导演运作。然而,演播厅这个大室内由人工臆造出来的布景,因其难以避免的造作、矫揉、虚假、生硬,是完全不可与贴近生活、真实亲切的自然外景比的。但在室外进行电视摄录,场景的拍摄受现场气候、自然光照变化的影响和控制,镜头对不符合内容要求的实景的规避,音响效果、以及围观群众造成场面调度困难等各种较大的临场变数,使场景设计、运输、装置、与自然景的融合、拍摄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都复杂得多,难度大得多。可为了增加节目的生活化、亲切感、增强节目的艺术效果、观赏趣味,为了使电视节目更受观众的喜爱,业内的敬业者往往迎难而上、不顾辛苦而选择外景拍摄。

“美丽村姑电视选拔赛”,就正是该片艺术指导出于多年来习惯性对事业的认真负责和执着,对艺术的高追求,不图省事而自讨苦吃,不安于现成、舒适的演播厅而选择了多处外景地来摄录的。该创作者以大自然为师,从生活中收集创作素材,把大自然之美加以分析、研究,并与创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精神志趣相融合,体现出创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之美,借以表达了内在的情境,演绎了影视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高手之高歌一曲。

在创作者带领下,主创小组经过多次上山下乡,实地权衡比较,选定郴州苏仙岭和湘西隘口村为拍摄地。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场景,在古朴深棕色的青瓦木板屋门前,农家粗桌粗椅前,趣味横生地设计了比赛要过的公婆关、姐妹关、情人关,这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花妙笔,就是创作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响亮的一笔;又在夸张的稻草垛前的草坪上,精心策划了一幕幕“演赛”,既有比赛的紧张,又有表演的温馨,“考官”、主持人考语妙语连珠,选手村姑们答演头头是道,既有意义,又夺人眼球;特别是村姑们“吃辣椒比赛”和“河滩骑牛比赛”,更是令人捧腹!这都足见创作者把生活美演化成艺术美的功底。当受众随着创作者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苦心策划下,加上刻意的场景设计、化服道效,运用经过后期编辑后,变得十分流畅的电视镜头,来到这青山、秀水、山丘、水田、山溪、石桥、水车前,看到那农家木屋、苍劲老树,水牛、犁耙、风车、斗笠、蓑衣、背篓、稻穗、红薯、南瓜、辣椒、大蒜、玉米、萝卜等等一切大自然朴实美的载体时,听到那潺潺溪水声、村姑们赤脚趟水声、风声、牛啼声、笑声、村民赞扬声,在清新秀美的服装、朴实清纯的化妆和印花土布道具等等的映衬下,在优美小调旋律的歌声、音乐声的烘托下,深感村姑们那健康、勤劳、善良的美丽,着实无比绚丽,多姿多彩。更有那婷婷玉立的新竹前,清澈绿水中的青山倒影上,一支支小竹排款款漂来秀美绝伦的红衣村姑们的摇镜头;那村头大树下,村中荷塘小渠边,村姑们玩耍、打水的移镜头;那村边的小河里,河滩边牛背上,村姑们的欢快嬉戏;稻海中,村姑们勤劳收获的喜悦;农居晒谷坪上,村姑们手捧南瓜、辣椒、红薯、蔬菜的美轮美奂、灵活翻飞的运动镜头,都无不令人叫绝!令人难忘。全片以大自然为师,通过对自然美和现实美的取舍扬弃、加工润饰,将之升华为艺术美,展现了村姑们的善良、柔情、勤劳、健美、朴实、自信,以及她们愉快、甜蜜的劳动生活,赋予了她们充满力量与光荣的深邃内涵。

这部电视片无疑是影视界不可多得的高雅艺术电视片之一,它以鲜明的电视语汇、娴熟的蒙太奇手法,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将大自然这天然的舞台及其上面的演员们,打扮如溪边的小柳,田野的清风,带给观众和城里人久违了的那种泥土的清香和自然之光。一部短短的电视片能给予人以如此曼妙的享受,就因为它走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艺术创作的正确之路,这与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阳光的审美志趣、高尚的美学情操以及成熟丰富的表现手法都是分不开的。

(作者单位:湖南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中得演播厅心源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凤凰览德辉,造化得心源——巨德辉的水彩画探析
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有限公司
《圣山系-心源》
试析演播厅摄像前准备及摄像技巧
电视演播厅灯光系统建造的思考
鼹鼠中得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