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仙路上的和谐校园等

2009-08-31 02:58
关键词:养正师生校园

吕洞宾寻访仙友。至博望桥相见,后人将博望桥更名为访仙桥。道家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访仙中学处于这种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之中,注重和谐文化教育。从生生和谐、师师和谐、师生和谐着手,着力打造一所和谐校园。

一、生生和谐

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话题,访中以德育为抓手,从学习和生活常规人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常规常抓的工作态势。同时,学校以学生会为依托,鼓励学生自己策划、运作与评比各项活动,学校只做引导者。访中以常态德育工作为基础,打造生命自由舒展的空间,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更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和谐。

二、教师和谐

学校要求每周各年级各门学科都要开设组内公开课,组内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后立即评价。由于是小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教师们普遍能够将听课过程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家对一些问题主动进行思考,及时理清困惑。这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促进教师水平的提升,使教师队伍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三、师生和谐

为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学校探索出整体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讲学稿和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学生的主动学习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人,教师是主导,教学相长。新型课堂的建设,使师生关系呈现出和谐的面貌。

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将自身与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和谐校园奠定基调。学校不是简单地对师生进行价值的灌输,而是促使师生们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价值追求。学校充分理解师生,向师生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师生对和谐的价值认同。师生们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全体师生的共同利益是每个人做出价值判断的标准。

今天的访仙中学,循着传统文化,追求和谐进取,在访仙路上越走越宽!

养正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六十多年来,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秉持“养正”校训,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充满正气、淳厚朴实的中学。

学校校园环境营造“养正”氛围。鳞次栉比的教学楼前是三片清澈的池塘,池塘边“养正”的金字牌匾栩栩生辉,广阔平坦的操场上跳动着学子的身影,教学楼后的“后花园”。更是景色迷人:清澈的池塘里,鱼儿在水车和假山间游弋;满是碧绿的小山坡上,小草铺地、青松傲立;一座红顶的凉亭点缀在碧绿中……学校曾被评为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整个校园散发着清新的自然气息,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然的正气。

日常教学是“养正”的主阵地。学校对教师有系统的培训措施和评价方案,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教师集体备课,对新教师开展“试教课”以及“汇报课”,教师在教案实施后,进行教学反思,每周至少完成一篇教学随想等。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教师育人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能根据学生基础进行课堂教学,从“重教”变为“重学”,耐心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校配齐了音体美教学设施、信息技术设施,开齐开足开好素质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学校以德育促“养正”。学校积极创建“德治”校园。从班主任人手,每学年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从人性化角度来陶冶学生品德情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努力转化每一个行为差异生;实行校园“自治”,成立学生会,参与校园学习生活管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学校还结合各种活动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并通过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冬季长跑、法制报告等,全面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思想道德素养。

吕城中学优美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养正”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养正师生校园
沐阳光雨露 养天地正气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