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动真格

2009-09-01 09:25
环球时报 2009-09-01
关键词:消耗成本经济

姚 博

8月12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其中引人注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强调节能环保、绿色经济,特别是强调了低碳排放的重要性;第二是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自此,“低碳经济”正式进入了常规描述当中。

但是,要想把《草案》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专家研究过,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我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这种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模式,一直以来占据着中国经济的主要地位,而这种高消耗往往被我们的低人力成本、低权利优势所抵消,很容易被忽视。只有在其他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而显现并提高时,高消耗才成为中国经济很难承受的东西。

更严重的情况在于,一直以来,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低碳经济”前期投入的成本巨大、回报周期长,由于经济发展尚未到达某种程度的原因,这么巨大的成本是普通民企以及很多国企都无法承受的。按照惯性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无法筹集用以改造的资金和技术,因此没有愿望或者能力进行转型。

很多中国企业由于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得不采取低成本的运作方式,这样的方式往往也是高消耗的。比如,新疆油田的回采率平均为40%,而陕北一些油井的回采率不足20%,这意味着,埋藏于地下的原油每吨仅能开采出100多公斤,而其余800多公斤都被白白浪费。资源大量浪费的背后是石油开采企业仅从成本考虑,拒绝采用提高采收率的注水技术。

还有一种情况也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采暖、空调能耗均高于发达国家,其中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现在这种情况在各地的重视下,已在不断改善。

但是,建设环保设施以及其他东西,在初期会被各地政府大力推行,但设施建设好以后,往往会搁置不用。这是因为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环保,相应的建设是可以伸手要钱的,而以后的维护则是需要地方财政进行支持。这样一来,建设有好处可以拿到,而维护则要从饭碗里倒出来,环保设施与低碳排放之类的工业即使有了基础建设,实际上并未运行。

推行低碳经济,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这往往是最困难的。如果不能形成人人以推行低碳经济为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恐怕低碳经济也就无可持续可言。当我们天天在抱怨气候变暖所造成环境变化恶果时,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真正的环保并不仅仅是企业或者国家的责任,更需要的是从个人做起。每天少开一天空调可以节省8千克碳,自驾车少消耗100升汽油,就等于少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坚持爬楼梯,下班电脑就关机……通过这些简单的方式就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除此之外,低碳生活还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这对资源匮乏的中国经济发展而言也是不小的贡献。在使用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依赖可再生能源。和这些国家的居民相比,我们无论在意识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以,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实现“低碳经济”固然是大势所趋,甚至内外部的环境也都初步具备,但其中所将面临的障碍也还是不少的。如何能克服理念与实际的差距,恐怕短期之内难以找到一条捷径,而只能是一点一点地进步,更不能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样子。可是,时间确实不等人,中国必须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作者是北京学者。)

猜你喜欢
消耗成本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学会爱自己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If We Burne d All the Fossil Fuel in the World
哲理漫画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