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

2009-09-02 08:09王志新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14期
关键词:县域全县农业

王志新

农业大县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渠道,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通过对泌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提出一些农业大县发展县城经济的对策,以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泌阳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县城经济发展的现状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GDP达到67.25亿元,比2000年增长2.5倍。人均GDP达到5800元,比2000年增长1.9倍。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36.4:37.5:26.1,首次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4亿元,同比增长56.8%。社会消货品零售总额18.55亿元,增长18.3%。

2、农业经济稳定增长。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53.9万吨,比2002年增长40%。发展规模养殖场2400个,养殖专业户2.5万户,养殖小区128个,在建42个,建成总数居全市第一位。新建林果示范园18处2160亩,低产改造示范园45处3200亩,建成无公害林果基地3000亩,林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稳步发展木腐菌,火力发展草腐菌,草腐菌种植面积1400亩,有望实现产值2800万元。落实烟叶种植面积3.5万亩,亩产值达到1200元。白云山生态保护和盘古山景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2150万元。

3、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泌阳县已初步形成县石材聚集区、马谷田镇铁矿开采区、县城工业集中区三大工业板块。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29.4%。新上招商引资项目188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2亿元。新上工业项目96个。溢佳香、鑫琪、绎康、三明等市属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投资2.78亿元。实现对外贸易出口2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5美元。

4、城乡市场呈现蓬勃活力。2007年,全县消费零售总额18.55亿元,比2000年增长8倍。国合商业退出历史舞台,个体私营商业迅猛发展。2007年个体私营商业达5560家,市场网络更加完善。

5、财政金融运行良好。2007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比2000年增长1.6倍。目前泌阳财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出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的目标。2007年全县银行存款余额36.98亿元,比2000年增长3.4倍。近年来,泌阳金融系统创造了金融安全高效区,有效地降低了不良贷款比例,化解了金融风险,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6、城乡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全县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4亿元,同比增长56.8%。县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轮廓日益清晰。全县通车公路里程2493公里,建设村村通工程1600多公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镇容镇貌极大改善.全县的城镇化率达到23.45%。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400万元,发展县乡示范村108个,新农村建设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7、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2元,同比分别增长19.56%、221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住房档次明显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营模式发生转变。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营模式由“一大二公”的传统模式逐渐过渡到“政府十农户”、“市场+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经营模式。

2、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随着县域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追求数量上的扩张转向以追求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3、经济增长主体发生转变。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增长的主体由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发现泌阳县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快

经济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全省、全市先进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泌阳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78位;人均GDP排名全省第90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排名全省第80位。从全市九县一区来看,泌阳县经济综合实力与驿城区、西平县、遂平县还有不小差距。

(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泌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近90%.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增产不增收现象突出,结构调整成效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泌阳县地方工业经济整体上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地方优势资源不相称,优势支柱产业未形成规模。工业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结构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二是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未形成支柱产业。三是工业竞争力不强。

(四)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铺开,县域“三个确保”经费不足的状况日益突出,严重困扰着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难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公共支出范围扩大、成本提高。三是保法定支出的增长,对预算安排的影响大。四是上级配套要求压力大。五是举债行为不规范,造成县乡债务累累。

(五)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工业化程度不高

泌阳县的民营经济经过不断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泌阳县民营经济发展起点低、底子薄,与经济强县相比,民营经济发展仍滞后,制约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化经营

一是在产业形式上要突出工业理念.要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路,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产业类型上要突出资源优势。三是在市场上要突出潜在优势,重视农产品市场及相关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的开发。四是坚持特色兴农,紧紧围绕本地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产品,扩张特色农业规模,提升特色农业质量与扩大特色农业效益。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主导,把推进工业化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首选战略。要坚持“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大胆去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把发展的焦点放在民间,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吸引外来商户、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摇风展旗,成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四)以优化体制机制为基础,大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是在体制建设上,要实施三个重组战略。即机构重组、人员重组、职能重组。二是在机制建设上,要突出环境治理,大力推行政府职能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方式。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要抓好城镇的布局规划。切实强化区域一体化理念,坚持县城和小城镇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网络。二是要推进城乡机制创新。要创新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农村城镇化提供政策制度保障,从而激励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实现农民市民化,促进城乡分治向城乡一体化管理的转变。三是要把握城镇产业定位。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加快县城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四是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突破小城镇发展管理机制的束缚,创新投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外资投资建设,实现小城镇自我积累发展、自我增值增值发展和自我完善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一是推进财税改革。完善乡财县管体制,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二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涉农补贴力度。支持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探索财政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促进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三是加强财政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做大财政蛋糕,壮大财政发展后劲,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做到税收收入应收尽收。

猜你喜欢
县域全县农业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