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剧的瓶颈之忧

2009-09-02 08:09马莉英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1期
关键词:平民化电视栏目方言

马莉英

电视栏目剧曾是中国老百姓叫好又叫座的一种短剧形式。1994年,重庆卫视推出了被誉为“栏目剧鼻祖”的《雾都夜话》,10年之后,浙江影视频道的《本塘第一剧》、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等多种样式的栏目剧接连上马,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在良好的市场氛围感召下,各地省市级媒体扎堆推出类似节目以期分得一杯羹。但到了2009年,坚持办下来的只有日播型栏目剧《百姓聊斋》一家,其他栏目均已消亡。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栏目剧热也逐渐沉寂,那么,栏目剧的发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平民化路线难以贯彻到底

平民化是栏目剧的生命之源,“聊的是人间烟火,演的是市井风情”,《百姓聊斋》的宣传语也代表了栏目剧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栏目剧“平民化”的表现方法有:题材多选取百姓身边事、起用平民演员、加入本土方言、叙事方式贴近百姓等方式。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这些元素却难以完全兑现。

新鲜本土化故事匮乏。接近性理论在现代媒体传播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与受众地理、心理以及利益上相近的信息更容易得到关注。《百姓聊斋》在开播前期的宣传中便称“每天剧情题材全部来源于真实的社会事件、家长里短的市井生活”,以其开播当年7月17日至7月23日一周内容为例,此间共播出了《姐妹情深》、《潘多拉的盒子》、《弄真成假》、《复仇的红玫瑰》和《孽情迷案》。《姐妹情深》讲述了为应聘同一个岗位,在一对好朋友及其家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潘多拉的盒子》讲述了因为夫妻间的不信任最终导致婚姻失败;《弄真成假》是关于一个医托的故事;《复仇的红玫瑰》和《孽情迷案》分别讲述了感情纠纷引起的情杀案。就业、恋爱婚姻、求医等这些题材正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每天可能接触到的内容。因此广受欢迎。

然而由于日播栏目的剧本需求量大、拍摄及剪辑耗费的周期又长,如何保证播出的故事既新鲜、与本地观众接近性强,又具可看性。已成为栏目剧的一大难题。许多观众认为栏目剧故事雷同太多,引不起新的兴趣点。一些栏目剧试图通过向广大观众征集故事解决问题,但由于编写剧本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故事的匮乏问题,有的栏目‘则将一个故事拆分成几集分开播出以缓解压力,这种类似小连续剧的做法,又使栏目剧短、平、快的快餐式优点受到冲击。

演员难以全盘平民化。“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的故事”是栏目剧的口号之一,如果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平民选秀活动为唱歌有特长的平民提供了一次成功的舞台,而栏目剧则为非专业的演艺爱好者们提供了一次实践梦想的舞台。尽管和专业演员相比,群众演员的表演有些生涩。但这种粗糙恰恰是栏目剧真实性魅力的一部分,增添了表演的生活质感。另外,群众演员的加入还增强了节目的大众参与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而观众对业余演员真实身份的好奇及对其演技的评判,也使得栏目剧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

“民星化”的操作方式虽然收效甚佳,但在实际拍摄中却并不能贯彻到底。原因是炒作“民星”需要配合大量的宣传活动,这对于人力资源并不丰富、低成本运作的栏目剧来说往往应接不暇。最重要的是采用业余演员这类看似能降低制作成本的方式,往往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为了加快节目产量跟上播出速度,栏目剧往往倾向于使用专业或半专业表演人员。

本土方言只是点缀。方言是草根身份的标志。目前,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新闻栏目,都在试图运用方言的力量吸引观众的目光。栏目剧从开播之初便看好方言的力量,《雾都夜话》主要以重庆话演绎,浙江影视频道的《本塘第一剧》中的主持人讲的就是本土方言。剧中角色的方肓口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天然设置于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的陌生感,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但由于江苏地区苏南苏北语系差别很大,不像湖南、广东、陕西等省份有自己较为统一的语言系统,栏目剧用方言演绎的可行性较小。再加上专业演员的介入、本地平民演员的减少。方言逐渐淡出了节目,栏目剧的外观也向小型电视剧靠拢。

地域性局限成为发展障碍

栏目剧的盛行与近年来电视剧成本的大幅上涨有着密切关系,栏目剧因其低投入、高产出的良好经济效益,成为全国各地媒体看好的对象。2006年5月11日在杭州举办的“电视栏目剧研讨会”上。一些栏目剧负责人透露了栏目剧所蕴涵的经济价值。据浙江影视频道的日播型电视栏目剧《本塘第一剧》栏目制片人杜闻伟介绍,该剧每集30分钟,直接投资不到1万元,平均收视率是两个点。收视率和目前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十分接近,但是电视剧的每集购买成本大约在3万至5万元,甚至更高。开办栏目剧后,仅购片费这~项全年就可以节省将近1200多万元,减少了被电视剧制作商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

栏目剧的地域特色一方面为它赢得了生命力,但另一方面也为栏目剧在本土以外的发行和销售带来一定的障碍。栏目剧往往是地方电视媒体自产自销、无法走出相对狭窄的本土市场,不像电视剧可以获得多次售卖利润。与此同时,为了吸引视线,目前栏目剧的题材多为社会“转型期”婚外情、暴力、凶杀等社会性话题。加之成本低,栏目剧的制作较为低劣、情节简单,使得栏目剧对于中高层次观众的吸引力不大。

同质化竞争带来不良效应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办栏目剧后,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以南京地区为例,原来的《新三言二拍》、《日子·故事新编》与《百姓聊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接近,个性并不明显。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热闹过后栏目剧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

而与此同时,其他更新鲜的节目形态层出不穷。从2006年开始,各种选秀、益智、游戏类综艺节目不断掀起阵阵高潮,受众的审美口味不断被市场培育得越来越高,而栏目剧依然停滞不前,这必然导致观众的流失。目前全国范围内栏目剧收视率的下降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电视栏目剧的出现曾经让我们眼前一亮,它是现代传媒由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变的一个体现,是媒介平民化趋势的重要表现。但时代在发展,栏目剧如果要保持长足的发展势头,还须及时调整,进行形式及内容上的创新,建立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方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平民化电视栏目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浅析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新时期以来戏曲电视栏目述评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