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状况

2009-09-05 04:10
关键词:具体分析

董 琴

摘要:人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进程。在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今天,中国人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之中,从整体形式和具体形式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大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整体分析;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09-03

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大课题,而人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又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承担者,因此,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人的各方面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我国人的现代化状况的逻辑起点只能是生存于中国社会现实环境中并在其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我们不仅仅要就人本身进行研究,更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发掘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形态及其特征。

一、人的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人的现代化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被明确提出以来,中外学者给它下了多种定义,但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素质现代化。其中,周荫祖在《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一文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与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其丰富的内涵至少包括四大层次的内容:生活层次、素质层次、能力层次、关系层次。”这一定义有其合理之处,但如果再加上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内容会更加完整。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本质的现代化。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多种表述:自由自觉的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等等。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一)思想观念现代化。思想观念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观点。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人的现代化的先导。

(二)思维方式现代化。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评价客体的程式和方法,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框架。

(三)行为方式现代化。现代人的行为方式是健康、科学、文明的完美体现,属于独立型、主动型、理性型的行为方式。

(四)生活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活动的模式,其中至少包括了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闲暇生活等内容。

(五)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核心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本质的现代化,即人的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生活交往关系等的现代化。

(六)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包括人的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等方面。

这六方面的内容是辩证统一的。现代化的观念和思维促成现代化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人的现代化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并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的顺利发展。

二、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整体分析

各国人的现代化发展除了具有一般的共性外,也会有不同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

(一)传统与现代的共时性并存

人的现代化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中国人的文明基因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必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国家不同,属于“后发次生型”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西方文明的强劲影响与本土文明对此既排斥又吸纳所构成的错综复杂图景。所以,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时,一定要着眼于时代来对它进行创造性的价值转化,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由此,在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两者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甚至冲突,显示出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的艰巨性。

中国人必须超越与弘扬文化传统的精华,并创造和建立新的与当前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文化。所以,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不仅要完成中华文化传统的时代性跃迁,还要处理好它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关系,大胆吸纳西方现代文明中符合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合理成份。要达到这个目标,每一个中国人还有漫长与艰难的路要走。

(二)发展性与滞后性的交互并存

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所以中国人的现代化也具有过渡性特征。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人们的传统价值失落表现得也非常明显,物欲化、冷漠化和躁动化己成为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枷锁。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有些人在价值取向上陷入随波逐流的境地。这些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的价值取向,也被有些人视为不适应时代发展而扔掉。这都促使我们自觉摒除恶劣素质,吸收优秀素质文化因子,才能适应并促进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对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具体分析

目前,我国人的现代化状况仍是一种“过渡人”的现状,他们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人”,但又同时兼有传统人和现代人的某些心理文化素质和性格特征。

(一)思想观念的现实性与多元化趋向

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向现代发展的明显倾向,但其中也夹杂着传统的成分。要在传统取向和现代取向之间寻求平衡是当今人们思想观念状况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价值观念由虚转实,从理想性向现实性转变。在建国初期,快速进入理想中的共产主义成了举国上下的一大情结。于是,有了“大跃进”,有了“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如此种种都让人们认为“共产主义就在眼前”。然而,事实上共产主义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改革开放使人们理智和清醒,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越来越面向实际,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对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性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已经由虚转实,从狂势的理想性向注重实效的现象性转变。

其次,由单一价值取向向多元价值取向转变,价值取向从封闭走向开放。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一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必然使价值呈现为多元化。其中,选择职业的标准也可以折射出人们的价值取向。据一项调查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14%)、收入

高(59.1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16%)、有挑战性(40.19%)、福利好(28.12%),而稳定(17.17%)、靠实力晋升快(17.15%)则排名靠后。这表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注重稳定性、“铁饭碗”的传统择业观则大大降低。

(二)思维方式走向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开放性思维、主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正在逐渐确立。

其一,思维方式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建国后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封闭性的思维方式制约着许多人的思维,使人们形成了闭塞狭窄,缺乏广阔时空视野的封闭性的思维方式。现代实践和现代历史发展推动它向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转变,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维实行全方位开放,突破那种封闭、保守的旧框框,让思维在更广阔的空间驰骋。

其二,思维方式从被动性走向主动性。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被动式的思维方式,便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更着重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例如,如果我们经济发展的重心仍旧停留在“制造业加工厂”的阶段,长期满足于以“廉价劳动力”充当“国际蓝领”的地位,造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要交付18美元的专利费,自己只赚1美元;造一台数控机床要交20%~40%的专利费……那我们就必然陷入原地踏步、拾入牙秽的境地。如果我们依然闭关锁国、两耳不闻“国外事”等,那我们就很难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学习世界先进理念。所以我们必须破除“守旧封闭”的思维方式,树立“主动创新”的观念。

其三,思维方式从保守性走向创造性。在我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积淀了一种闭关自守、易于满足等文化心理。这严重阻碍着人们前进的步伐,压抑人们的开拓与进取精神。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们使人们的头脑局限于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它们使人屈服于环境,而不是把人提升为环境的主宰”。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领域里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追求独到和最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那些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开创与进取,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思维方式由保守性向创造性的转变,是现代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产物。

(三)行为方式朝着参与方向发展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一方面,使中国人的行为方式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保存了古代文明传统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这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中国人对现代行为方式的接受,以至于形成了独特的现状——传统与现代行为方式共存。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渡时期。

从静观走向参与。“明哲保身”、“清心寡欲”、“安分守己”成为中国人恪守的人生信条。人们认为静观是安全的,参与则是危险的。而在当代中国,以政治参与威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的加快,政治参与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政治体系的角度而言,有资料表明,截止2004年,民政部登记的各类社会团体数量达到近15万个。就是说,公民通过社团组织这一渠道参与政治,就有非常多的选择机会,二是从公民个体而言,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只有5.5%的人不谈论政治。在我国历次选举中公民投票率都在90%以上,而且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都参加了工会;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都参加了一个或几个学术团体。这就足以说明,我国国民的政治参与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四、中国人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方向、以“现代人”为终极目标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实现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社会关系等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担负着重要的职能。

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起主导作用,是开启通往人的现代化大门的钥匙。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则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人的现代化中起着方向和灵魂的导向作用。为此要发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本质功能,促使人们具有现代化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先进观念,促使向现代人的转变。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的实际要求,选择先进、开放的教育观念,摒弃“一言堂”封闭的教学观念;选择发展的教育观念,在继承中借鉴、发展创新传统文化;选择层次性的教育观念,注重群体性差异,摒弃过去单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永佶,中国现代化导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

[2]方世南,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范君]

猜你喜欢
具体分析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剖析
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具体措施分析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
浅析海外税务筹划
石油化工工艺及废水处理分析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PPP模式的分析探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