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2009-09-07 10:06胡织娥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学会作文

胡织娥

现实生活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从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实践说,到现今的“大语文”教育观;从“传道,授业,解惑”到现在的开放式语文教学。先哲曾说,艺术即生活。语文更是如此。

一、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在阅读时能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形象的浮现、感情的共鸣、思维的活跃达到迅速、准确、鲜明的程度。例如读朱自清的《春》,随着课文中一幅幅特有画面的展开,学生脑海中迅速产生相似的联想,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如小草、花、春雨……从而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得到美的熏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自然使学生联想到自己捕捉小昆虫、玩各种游戏等童年有趣的生活画面。凡此种种,都说明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理解才真切、深刻,语感才越强。

二、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这本大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学生若经常“阅读”,能使其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现实生活,阅读社会这本“活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霜雪、天体运行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只有用“活书”,学生的学习才会活起来。因为从实践中来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学好了这种知识,才会更具创造力。

三、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教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同情弱者、同情不幸。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拓宽他们的生活领域,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激发他们写作、倾吐的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清甘的水喝”。生活素材的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学生写作时视野更开阔、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写出的文章才更具真情实感。

然而,学生因阅历和经历所限,可写生活资料储备亦少,怎么办?我们可以借用“新闻作为作文教学的船和桥。

1关注新闻所积累的大量信息,能激活思维由单一变多维,找到拓宽作文教学视野的船和桥。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它的方方面面,大到影响全球,震动宇宙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新闻,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小镜头。且媒体形式多样,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更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们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活跃了写作思路。新闻是百科全书,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互动,有取之不尽的话题和议题。

2留心身边发生的新闻,养成对新生事物敏感吸纳和分析的好习惯,找到学会观察事物的船和桥。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从中悟出作者是怎样调动“五官”观察采访的,同时要求学生多留意校内外发生的新闻,学会用新闻的敏感去观察周围的新人新事。这就是要求学生做发现新闻的有心人,训练自己具有一定穿透力的观察能力。

3像新闻那样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去记、去议,找到充实作文内容的船和桥。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真实就要用事实说话,作文也要具有真情实感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新闻中的事实除了泛指一般的事实外,主要是指典型的人和事。而这恰好是学生作文空洞的毛病所在,学生通过读、听、看新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慢慢领悟事实在新闻和作文中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军营采访先进人物的突出事迹,促进学生学会运用典型事例作文。

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利用现实生活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的途径。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高尚情怀;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学会作文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分享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