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搅和中缅油气管道

2009-09-09 09:42
环球时报 2009-09-09
关键词:油气管线缅甸

无力影响缅甸局势 生怕中国战略得分

●本报驻缅甸、德国、英国、加拿大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驻缅甸、德国、英国、加拿大记者联合报道

皎漂港

曼德勒

瑞丽

昆明

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中缅油气管道将于本月动工,就在这个当口,西方媒体联手缅甸的流亡组织开始向中国施压。中缅油气管道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准备了4年多,如果建成,将让中国部分摆脱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能源困境,中国到非洲的能源航程据称可以因此缩短1000多英里。中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同时还是给全球提供产品的“世界工厂”,理所当然应该寻求能源安全,但近几年来,从中国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到收购澳大利亚矿山,每一次都遭到西方媒体的诽谤,被贴上“不道德”和“威胁”的标签。一名中国专家8日对《环球时报》说,“这一次,西方媒体的口水注定不会有什么作用,缅甸和中国的关系经得住这种挑拨”。

西方媒体成缅甸流亡组织的喇叭

被多家西方媒体报道的这则消息来自在孟加拉国、印度和泰国的缅甸流亡人士组成的“Shwe天然气运动”,该组织7日发布题为“权力走廊”的报告,声称要曝光中国如何“上马兴建一条横穿缅甸腹地、长达近4000公里的油气管道”。该组织称,“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

美国之音、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替这个流亡组织做起宣传。路透社说,该组织在周一发布的报告中说,“缅甸人民面临严重能源短缺,这种大规模能源出口只会加剧社会动荡”。报道称,2007年,资源丰富的缅甸面临的长期燃料短缺引发一系列以僧侣牵头的抗议活动。报道说,该管道将向中国输送来自中东的石油及来自缅甸位于孟加拉湾的天然气,根据交易,未来30年缅甸军政府预计将得到至少290亿美元。路透社还报道了该组织的警告:外国投资者与军政权做生意面临金融和安全风险的“完美风暴”。

《澳大利亚人报》8日写道,“一条漫长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将从缅甸延伸至中国云南;北方的柚木林被砍掉做家具;该国的玉石和红宝石被输出,装饰富人的身体和居家;甚至还有一个挖掘伊洛瓦底江的计划,使得船只能够航行到中国边界”。报道说,“这一切谁得到好处?当然,利益是瓜分的:中国得到商品和能源,缅甸的将军们得到的是金钱”。报道称,掠夺缅甸的不只是中国,还有日本和韩国。泰国吸收了缅甸的大量天然气。现在印度也想抢夺自己的战利品。但中国有资金,而且地理位置近,没有顾虑。

西方经常借缅甸异见分子指责中国,8月27日美联社题为“缅甸活动分子称中国忽视军政权贪腐”的报道称,一名亲民主的活动家卡沙瓦在菲律宾说,“许多国家想要生吞缅甸,因为它自然资源丰富。但他们忽略(腐败),以免妨碍他们在那里的生意”。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问题专家贺圣达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缅油气管道项目2005年就开始研究了,2007年经有关部门提出,今年正式达成协议。这条管道经过缅甸西部,在缅北进入中国,经瑞丽到达昆明,全长约3000公里。

在缅甸主流媒体《缅甸时报》和《缅甸星光报》网站上,记者没有看到有关“Shwe天然气运动”向中国施压的报道。一名经常往来于缅甸和中国的人士8日对《环球时报》说,缅甸媒体不发达,了解这个油气项目的人不多,但他接触到的很多缅甸人期待这个项目,认为可以得到实惠。外交学院专家苏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缅建立油气管道是个老问题。缅甸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军政府、民主派和当地军阀形成三股势力,一些反政府势力为争取西方支持,顺从西方不愿看到中缅在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发表一些一些言论,但这不会给项目带来大的影响。

帮中国摆脱马六甲困境

印度专门报道缅甸新闻的网站“MIZZIMA”刊文分析说,价值29亿美元的中缅油气管道将戏剧性地转变缅甸在中国战略考虑中的地位。文章说,“中国在地缘上容易遭到海上封锁——日本在东面、台湾在南面,韩国在北面,并且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友,而中国还缺乏能够保护其海上运输线的海军力量”。中国的安全专家一直主张建立一条通往中国的陆路跨国石油管线,这个管线将比中缅关系中现存的一切都重要,中国可能甚至会考虑将缅甸置于核保护伞之下。报道称,中国还可能派先进潜艇到安达曼海保护它的战略利益,牵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该地区的投放。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教授何茂春说:“中国现在有6个海外能源运输线路,俄罗斯线、哈萨克斯坦线、巴基斯坦线、马六甲线、南美线和缅甸线。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六甲线。我认为,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了多少能源,而是给予中国巨大的心理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东部运输成本非常高,而由缅甸经云南进入中国非常便利;如马六甲线遇到状况,我们还有这条相当于准生命线的线路。中国的这种战略安全考虑是完全正当的,理直气壮的,任何人都没理由因此责难中国。”何茂春说,最近缅甸靠近中缅边境的动荡不会给中缅管线带来大的影响,因为缅甸中央政府和地方对华关系都不错。

一名缅甸问题专家8日对《环球时报》说,以前缅甸修建通往泰国的油气管线时,缅甸国内也发生争论,但现在缅甸每年从泰国获得大量油气收入,国内的争议声音已经小了很多。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事务专家凯利·布朗说,借缅甸人权组织来批评中国是西方部分国家的一种策略。而这一次,在西方看来,这个庞大的油气管道无疑是夯实缅甸与中国长期关系的举措,因为油气管道是一种长期性的战略投资,不但投资大,一建就要发挥几十年的作用,就像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后肯定会密切中俄关系一样。对西方媒体和缅甸反政府组织关于中缅管线破坏环境的指责,布朗说,开采能源和保护环境总存在冲突,这对西方能源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他还说,西方在管线问题上批评缅甸和中国,可能与他们长期无力影响缅甸局势有关,憋着火气。

西方想搅黄中缅管线

BBC在“国家特写”的文章中这样描述缅甸:“一个面对国际谴责和制裁、压制几乎所有异见分子并掌握绝对权力的军政府统治的国家”。西方对缅甸的厌恶已经毫不掩饰,西方对中国发展的警惕也经常见诸报端,因此报道中缅油气管道时经常带着一股火气和情绪,还经常透着挑拨的意图。

奥地利《标准报》2日题为“油浓于血”的文章称,缅甸果敢自治政府面临战争,但中国只想要缅甸的油。油、天然气、珠宝和木材,使中国和缅甸有了经济上的密切关系。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8月28日说,中国是缅甸最紧密的朋友。长期以来,西方批评中国的缅甸政策,中国则批评西方,要求外国不要插手缅甸内政。中国是缅甸军方最大的武器供货人,以此获得大量能源。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8年的一篇文章说,缅甸普通人几乎难以从天然气中得到好处,文章称,该报记者所在的缅甸城市,每天只供电1小时45分钟,小城大概只有5辆车,全都属于官员。同年1月15日,《纽约太阳报》题为“共产党中国瞄准缅甸一个油气管线”的报道无意说出了真话,文章说,中国的举动将使“美国改变仰光政权变得复杂”。文章还说,迄今为止泰国是缅甸海滨天然气的唯一主要购买者,印度也试图购买缅甸的天然气,“但缅甸选择卖给中国”。

67万平方公里的缅甸对西方来说,几乎是一个难以渗透和影响的“碉堡”。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援引一名历史学家的话说,到上世纪90年代,西方几乎所有的对缅援助都已终止,通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援助也受阻。10年后,禁运和抵制切断了该国与美欧几乎所有的经贸联系。缅甸政府高级官员或他们的子女不允许进入西方。该专家称,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贸易制裁造成缅甸服装业近乎崩溃,成千上万人失去工作,但现在缅甸没有面临经济崩溃的危险。“没有西方的接触,5700万人的缅甸可能沦为13亿人的中国的殖民地。这里不存在恶意的中国阴谋,他们只是填上了西方造就的真空”。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问题专家贺圣达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缅甸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西方紧盯,一些人有意拿少数人的声音挑拨中缅,把问题扩大化、试图在当地民众中激起不满,必须警惕。另一名专家说,最近几年,中国公司在海外寻求能源的举动发生前,西方总会大肆炒作,把水搅浑,让中国处于被动,中国需要对此作出应对。▲

猜你喜欢
油气管线缅甸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1,4-丁二醇加氢进料泵管线改造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探究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探讨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关于地下管线探测方法的探讨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