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

2009-09-09 09:40
东坡赤壁诗词 2009年4期
关键词:声声慢一剪梅黄花

凌 勐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意境,认知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2、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2、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教法设想:诵读-点拨-鉴赏-类比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深情引入:她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曾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金人的铁锤砸烂了她所深爱着的国家的琼楼玉苑,也砸烂了她公主般的幸福生活。于是她开始了后半生的磨难,在磨难中她体味着情愁,咀嚼着家愁,忧虑着国愁,“愁”成了她后期诗歌创作的主题。她是谁呢?(明确:她就是深受我们喜爱的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说作家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李清照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学生自由介绍,教师归纳投影。)

2、说风格

李清照的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教师激发学生:大家熟悉李清照哪些作品?你认为《声声慢》这首诗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

小结:豪情、才情兼备却红颜薄命的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后期境遇凄凉,造就了创作题材和风格的迥异。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几乎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3、说作品

《声声慢》又题为“秋情”,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从词意上看,作品当写于丈夫赵明诚死后,这时候,词人孤苦无依,晚景极为凄凉。作品通篇都写哀愁,但这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同,这里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划线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二、整体感知,分析释疑。

多媒体播放配乐女声朗诵《声声慢》。(教师提示学生用心聆听词的内容,用心感受词人敏感而又丰富的内心。)

1、把握词的基调,理解词的内容。

教师设问①:刚才的朗诵给我们什么感受?

●词的开头14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为整首词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教师设问②:作者在上下两阕中着重突出了什么?

●上阕写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下阕紧承上文,从眼前景物着眼,进一步抒写她处境寂寞,内心痛苦。(教师引导学生逐句朗读后,多媒体投示词的结构内容。)

2、分析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

教师设问③:作者李清照是怎样表现这种挥之不去的愁绪的?请同学们先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直接抒情: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师设问④:除了直接抒情外,这首词更多的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通常指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心中的痛楚?

●密集的诗歌意象:酒、过雁、雨、秋风、黄花、梧桐等。

下面我们选择三个意象重点分析品味:

(1)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教师设问⑤:为何说是“淡酒”?(讨论明确: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教师设问⑥:其他诗人的诗歌中有没有写到酒的?酒大多表现诗人们何种情感?

师生交流投影,朗诵归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剐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结论:酒大多表现“愁情”。

(2)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教师设问⑦:作者为什么说雁是自己的旧时相识?(讨论明确:作者以北人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来,从沦陷的家乡飞来,所以说“旧时相识”。然而,旧时相识的大雁飞来了,家乡的音信却不可复得,特别是“寄锦书”的那人,也不能再见了。国破家亡之悲,亡夫之痛,如潮涌来,悲苦之情,到了极点。)

教师设问⑧:想想其他作品中的雁,一起看看,有什么象征意味?

师生交流、投影,朗诵归纳: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3)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教师设问⑨:黄花指什么花?“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仅仅是写词人眼前所见吗?(讨论明确:地上一丛丛的菊花,都已枯萎憔悴,还有谁会摘取呢!“黄花”既是眼前景物,也是词人自喻。这里通过无人惜花的叙写,表达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类比联想: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教师补充介绍,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才情:

丈夫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借秋风黄花表现彻骨的爱恋,写下了《醉花阴·重阳》。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

意象收获:古人多用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颇。

教师小结:李清照是词坛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词人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千年孤独的舞者,她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化愁为美。她,就是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让我们无法忘怀的美神。

3、揣摩作者心理,领悟作品情感。(教师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齐声朗诵全词。)

●归纳思想情感: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孤苦无告。(结合作者身世和作品内容分析。)

◆归纳写“愁”的手法:

①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

②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

一起看看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想想:其他诗人写愁的名句。

三、诵读比较,鉴赏品味。

1、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慢》的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语言明如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俗为雅。“以寻常话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则难”,所以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声声慢》词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开头那一系列叠字,轻重相间,抑扬起伏,由平和低缓到益发促迫、深沉,如泣如诉,读来只觉意婉、情切!而词中“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等字,词人皆有意选用入声韵,构成一种激越凄厉的情调,再加上基本为两字一顿的二节拍这么急促的节拍,更加切合表达凄苦激切的感情,读来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尤其是末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

2、一般愁字别样情——《声声慢》与《一剪梅》的异同。

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月满西楼》,教师简要介绍该词的创作背景:“易安结稿(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伊世珍《琅嬛记》)

教师设问⑩:同样写愁,同样出自李清照一人之手,《声声慢》与《一剪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明确:《声声慢》和《一剪梅》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李清照艺术主张:诗庄词媚。诗如《夏日绝句》):②节令上:都写秋天;③情感上:都表现了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然而我们从对比中不难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忧、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的不同。

四、积累运用,迁移提高。

1、课堂鉴赏练习:以“我认为《声声慢》中‘_______这一句写得好,好就好在‘_______”的形式写一段赏析性文字,相互交流。(教师示例:我认为这首词开头一句写得好,好就好在开头连下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十四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这样的开头,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了基调,而且铿锵有力,如珠走玉盘。真是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2、课后作业:

①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和《一剪梅》。

②搜集整理古代诗词中写愁的名句。

③按《声声慢》词谱试创作一首词(选作题)。

《声声慢》备课资料

(一)相关作品

李清照《夏日绝句》、《一剪梅》、《点绛唇》、《如梦令》两首、《醉花阴》等(文字从略)。

(二)写愁名句

李白、李煜、贺铸、范仲淹等写愁名句(文字从略)。

猜你喜欢
声声慢一剪梅黄花
一剪梅·忆
黑黄花天牛
黄花歌
一剪梅·七十自遣
我是一棵忘忧草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战地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