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媒体竞争力的研究

2009-09-09 05:42
企业导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媒体金融危机竞争力

彭 琚

[摘要]针对金融危机中传媒行业面对的困难,介绍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着重分析了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并结合实例,提出了采用多方面创新,来加强媒体核心竞争力,从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金融危机;媒体;竞争力;创新

回顾传媒业的发展历史并借鉴其他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提高媒体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是媒体发展的动力,更是走出困境的法宝。那么,媒体竞争的核心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及其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一家企业能够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那些资产、技术或专业能力。它是在1990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ary Hamel)共同提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概括为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的资源和能力,是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独特的、稀缺的优势。具体到新闻传媒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该传媒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即该传媒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新闻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优越性:对传媒的受众而言,价值的优越性体现在受众能从中获得比其它媒体更准确、更丰富的信息。价值优越性并不局限于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信息本身,相关信息、外在形式及附载价值也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比如新闻报道的后续报道、背景介绍和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独特性与稀缺性:核心竞争力是拥有它的媒体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资源或能力。

3无可替代性:当某家媒体拥有某项核心竞争力时,其它竞争者和市场跟进者想获得同样的竞争力是很困难的。因为,核心竞争力是该媒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着其自身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媒体想模仿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模仿成本的;同时,核心竞争力也是很难被替代的。如果某项竞争优势已普及或者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也就不能再称其为核心竞争力。

4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对拥有它的新闻传媒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核心竞争力所在领域的优势会惠及其它相关领域,对传媒的发展起到全面的、良性互动的效果。例如,网络搜索引擎GOOGLE的业务早已跨越搜索的主业,涵盖新闻报道、网上商务、网上娱乐等等业务,成为综合性的传媒企业。

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人才创新

根据市场需求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传媒健康发展的前提。人才创新最重要的是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资源组织,这是提高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求。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痼疾,应改革院校传媒人才培育模式,实现院校、社会活动、行业实践的密切结合;既要培育和锻炼高层次的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又要从经营、编辑、印刷等角度,培育专业人才;同时必须加强理论创新,培育一批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理论人才。只有多方推进、多维并举,才能使传媒人力资源队伍形成互补性强的结构生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人力资源的总体效能。

2机制与技术创新

以我国的媒体发展为例,从1998年开始,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爆发的都市报、晚报大战空前惨烈,价格战、广告战、营销战硝烟滚滚,从2005年开始,高速发展多年的传统报纸,由于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加剧、广告收入急剧下跌而整体下滑。与此同时,以互联网、移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以新技术平台为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广告收入以年均120%以上的速度上涨,一场传媒领域的变革,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迅速蔓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各大报业集团开始纷纷尝试向“综合型传媒集团”蜕变,发展数字报业成为各大媒体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首选。新华社,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信息渠道,率先在国内成立了涵盖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新华网;旗下的环球时报、青年参考等新锐报刊更是凭借其新颖的内容,实时、快速的新闻报道获得人们的青睐:解放日报、南方报业、体坛周报等各大报业集团纷纷跟进,真正成立了一批结合传统报业和新兴数字媒体的综合性传媒企业。这些新兴的媒体巨头具有以下特点:

(1)全媒体:打造多元化阅读体验

除了传统的图片、文字与静态图表等形态以外,音频、视频、图表等新式播报形态纷纷强势加入,给受众带来越来越强的“多元化阅读体验”。全媒体所体现的多位一体模式,使内容供应商的角色更加突出。这成为其牢固扼守产业链上游的一个重要条件。

(2)全平台:实现密集覆盖的途径

纸质报、官方网站、手机报、电子报刊和户外公共新闻视屏已成为全平台发布的五大载体,正在朝着区域性、服务性、娱乐性、快捷性这几大主流方向进发。目前已成为纸质报纸的一个延伸平台,与纸质报纸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补关系,从而在数字化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次发布、多元发布”。同时,电子报刊、网站、手机报和新闻视屏通过细分受众群体与广布地理点位,实现了密集覆盖的效果。

(3)全天候:信息及资讯24小时无间断采集与发布

数字化报业战略下的各个项目,已在“内容采集”、“内容生成”、“内容发布”三大环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在时间坐标中没有断点,通过最优配置方案,正在实现对新闻信息及服务资讯的24小时无间断采集、发布。

3文化与品牌创新

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生存土壤是创新的企业文化。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传媒的核心力量,也是提升传媒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终能够帮助传媒具备吸收、消化新信息、新技术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运作力。上述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传媒的组织成员,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保持强劲的创新能力,选择确定最合适目标受众,同时采用创新的新闻策划,树立彰显自身企业文化的品牌。

以知名的地理类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为例,这本创立于1888年的刊物,定位于开拓人类视野,经过10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凭借新颖的报道题材、美轮美奂的摄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价值:《国家地理杂志》的照片已被全世界的摄影专业人士当作典范,而它的黄色边框更被看作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扇窗户。时至今日,《国家地理杂志》没有因为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涌现而没落,反而日益壮大,不但被改编成电视节目、书籍等多种媒介形式,更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不仅反映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价值,更体现了它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

可见,文化创新归根到底就是保持媒体自身的特色,树立自身的品牌。“这里不是电视,这里是“BBO”,这条开台时的宣传语,表明了HBO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模式:一个介于电视和电影之间的、让观众不受干扰地观看高质量一线大片的模式。这就是它的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其核心竞争力,也最终成为其发展的基石。

面对无处不在的竞争和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新闻传媒必须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把以上因素综合考虑,把打造核心竞争力当成传媒生存发展的必修课,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媒的发展壮大才成为可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挺过经济危机的寒冬,迎来媒体发展的春天。那时,当我们回顾这段历程,会由衷地感叹到:原来这个冬天并不太冷。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G.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全球传媒报告(1).战争与传媒.复旦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媒体金融危机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