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旁的风采”之—周恩来喝玉米面糊糊

2009-09-10 04:43权延赤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5期
关键词:周总理南湖木瓜

“民以食为天”—普通大众如此,对于身处中南海的领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殊不知,他们在餐桌旁依然别有一番风采!透过著名作家权延赤的笔端,我们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领袖们,以不同的风采走进中南海,走到会议或宴会桌旁……

周恩来劳累过度,或没时间吃饭,或吃不下饭时,他自有一套补充能量的好办法。这就是喝玉米面糊糊。

周恩来很喜爱玉米面糊糊,又解渴又解饿还好下咽。无论是开会,批阅文件,谈话还是乘车,拿起杯子就可以喝,什么也不耽误。笔者曾亲眼见,周恩来从上午谈话谈到晚七点半钟,外宾已等待接见,周恩来登车时,工作人员便递上一杯玉米面糊糊。

周恩来是真正的美食家。他可以详细地向外宾介绍几十种中国的名菜,请客时经常亲自排出搭配得当的菜谱,同时他也可以有滋有味地嚼高粱米饭,啃窝头,喝小米稀粥和玉米面糊糊。他可以嚼出别人嚼不出的味道,喝出别人喝不出的名堂,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愉快和幸福。

(一)

广州市南湖宾馆修好后,陈良顺被调去任所长。刚上任,周恩来总理就来视察,在丁盛司令员等军区首长陪同下到了南湖。

陈良顺激动地迎上去,用双手握住周恩来伸出的手。

周恩来微笑着问:“叫什么名字啊?”“陈良顺。”“哪里人?”“武汉。”“哪个区?”“江岸区。”“噢,好地方哟。”周恩来将陈良顺的手摇一摇,“二七大罢工发祥地嘛,好地方。”

陈良顺一边陪总理视察,一边汇报宾馆的概况。从面积、环境、周围社情到湖水、养鱼及管理措施;从房间设施、结构到花草树木的名称、用途以及人员编制情况。总理问得很细,有点像考核他的知识面。末了满意地点点头:“问不倒,这很好。管理这么大一个宾馆,必须要有学问。”

周恩来在南湖吃饭休息。因为宾馆刚建,买东西不方便,饭准备得不足。人多饭少,吃半饱就没东西了。

军区司令员丁盛本来好客,何况来的又是周总理,现在客人没吃饱,不禁勃然变色。接待人员都很紧张,知道出了大娄子,说不定因此就要罢官。

“哎,怎么不上饭了?”丁盛火辣辣地瞪住所长。陈良顺明白,这里含有暗示:笨蛋,赶紧再炒几个菜,做点饭!

他怔怔地失了主张。没东西了,怎么做?可是这话又不敢说。

(二)

陈良顺相信,周总理一定看出了他的难言之隐,笑呵呵,又自然又随便地说:“不要上了,也不要炒什么菜。饭不够,水果凑。把你们南湖的水果搬上来点行不行?”

陈良顺仍然应不出声,动不了脚。到哪儿去弄水果呀?啥也没准备。

“还愣什么?拿水果去!”丁盛越来越沉不住气,眼睛瞪起来。

周恩来摆摆手,继续笑着说:“别的水果不要,我爱吃木瓜,你们就拿木瓜来。怎么样,你们爱吃吗?”

周恩来温和的目光一扫,大家爱吃不爱吃的都纷纷点头:“爱吃爱吃,就吃木瓜。”

丁盛朝陈良顺吩咐,声音已经不那么火暴暴:“总理爱吃木瓜,听见没有?”

“哎,上木瓜……”他嘴里应着,脚下仍然慌乱,迈一步,停一步。欲言又止。院子里木瓜树不少,可是谁也没想到保存点熟的……

“小陈啊,”周恩来招呼,左手那么一扬:“我可不要放熟的木瓜,存久了有股霉臭味。我到你这里来可要讲究讲究,你给我上树摘新鲜的,要拿新鲜木瓜招待客人嘛。”

“是,总理,我这就给您摘去!”陈良顺如释重负,拔腿就往外跑。

“哎,注意安全,小心别摔着。”背后传来总理亲切的关照。

“知道,摔不着。”陈良顺嘴里应着,眼里已是泪花迷离。总理善察人意,轻轻松松就帮他渡了难关。连丁盛脸上也放出了宽慰喜悦的红光。

(三)

饭后,沿着林荫道走向停车处。周总理小声叮嘱所长,像父亲对子女传授生活经验和知识一样。

过去常听人讲“日理万机”,其实并不懂。只有和总理接触后,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含意。

在陈良顺印象里,周恩来总理几乎没有什么整块的睡眠时间;不分昼夜,他总是在工作,把睡眠时间化整为零地散布于旅途或两项工作衔接的间隙中。

从南湖去小岛,上车刚坐稳,总理便看一眼腕上的表说:“都不吵,睡觉。”

听到这声吩咐,所有人都屏息静气,不出一声。周恩来习惯地朝右一歪头,很快便入睡了。车到站,大家都一动不动,凝固了一般。

可是,周恩来像是有第六感官,像是具备生物定时器,猛地睁开眼:“啊,到了。”

他用力搓搓脸,便精神焕发地下车投入新的工作中。

在陈良顺有幸的几次与总理同车行驶中,都是这样:上车看眼表,问:“多远啊?”

“十几里。”

“噢,二十分钟。”周恩来将两手压一压,“睡觉啊,都不吵,睡觉……”

话音刚落,头已经靠向右侧,合上了眼。

猜你喜欢
周总理南湖木瓜
南湖之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同叫“木瓜”,功效不同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南湖早春(节选)
植物帮之木瓜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