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戏而人”与“因人而戏”

2009-09-11 08:25葛瑞原
声屏世界 2009年7期
关键词:因人杜撰题材

葛瑞原

“因戏而人”与“因人而戏”,是指因为有了戏才有了演员,还是因为有了演员才有戏。从理论上讲这很好回答,当然是“因戏而人”,因为有了生活、有了戏、有了剧本才去挑选适合的演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完全如此,“因人而戏”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电视连续剧的拍摄时,如果有人给予了赞助,想在剧中谋个角色,剧组往往会不得已而为之。如果选定了某个演员因为名气大,也往往会临时增加一些戏份。这就可能导致剧情游离主题,出现“夹生”效果,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常听过这样的话,某某作家在为某某演员写本子,某某剧本是为某某演员量身打造的,等等。也就是说,有的剧本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根据演员的形象、气质、表演优势等方面的杜撰,是在“因人而戏”。一部电视剧作品的诞生本应当是:生活——剧本——演员,而有时却变成:演员——剧本——生活。这是不是本末倒置?是不是有些不伦不类?是不是弄反了?是演员在表演生活,还是“生活”要与演员牵强附会地硬性接轨?人们不禁要进一步问:让生活服从于演员,这可能吗?难怪时下有些电视剧过于“编剧”,东拉西扯,杂七杂八,又臭又长,同一事件会演绎出截然不同的若干版本。不仅有的现代题材电视剧这样,就连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甚至个别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有这种倾向,令人难以接受。

“因戏而人”是在演戏,是创作,是能够受到观众欢迎的;“因人而戏”是在戏演,是杜撰,是观众所不能容忍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广大电视剧工作者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划清“创作”与“杜撰”的界限,要“因戏而人”,决不要“因人而戏”。电视工作者只有做到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尊重生活、表现生活,才能多出精品,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精美的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因人杜撰题材
一句话评价今年的双十一
杜撰婚育史应该被解雇吗?
曲径为通幽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贝都因人的期待
贝都因人的待客法则
“杜撰”真“杜”撰
“杜撰”原来是姓杜的在撰写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