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PRED模型修正与发展原则研究

2009-09-16 10:00刘同德赵黎明
现代管理科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

刘同德 赵黎明

摘要:实现青藏高原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现状,提出青藏高原由传统的PRED系统到SRED系统的模型修正,发展区域SRED系统结构模式,提出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SRED模式;可持续度

一、引言

本文以青藏高原为对象,采用归纳法和模型构建法,探讨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框架,并提出青藏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和原则。

二、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模式:PRED理论修正

1,由PRED理论到SRED理论。

(1)PRED理论的内容。在可持续发展分析中。PRED系统是主要研究对象。区域系统的基本要素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其中自然资源又可分为资源(Re,source)与环境(Environment),人类发展可分为人(PoDula,tion)、经济发展(Develol3ment)。简称PKED。区域PRED一系统理论是指一定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关系构成的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它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区域发展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蕴藏在区域PRED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协调及其开放有序运行之中,

(2)PRED理论的不足及修正。传统的可持续理论分析偏重研究PRED系统,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PRED各要素之间是否协调。然而,对青藏高原地区,仅仅研究PRED系统还不够,必须考虑其他重要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对于内地及沿海地区来讲,民族构成简单,社会稳定是常态,对PRED系统中社会因素的研究可以舍弃掉社会安全,而只将人口问题作为社会系统中最主要的问题进行研究。但青藏高原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全民信教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民族团结、宗教稳定、边疆稳定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在青藏高原地区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显性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从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看。青藏高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既是一个因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不容忽视。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修正原来的PILED系统,将单纯的人口系统(P)修正为复杂的社会系统(Society),社会系统(S)中包含人口系统(P),即由PRED系统修正为SRED系统。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SRED系统的协调发展,区域SRED协调发展的含义概括如下。

首先。系统协调是指由S、R、E、D四个子系统组成的特定大系统的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复杂系统,其执调发展有别于各个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当然。最高层次的协调也要以各子系统内部的协调为基础。子系统最优并不意味着系统整体的最优。只有相互协调、适应、配合,系统才能顺利进化和发展。

其次,结构协调是区域SRED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子系统调整是基础。区域SRED协调发展以多要素的组合匹配为基础,在不断变换和重组的过程中,从整体系统协调出发,加强各单元要素的系统调整。构筑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进化的系统结构,促成系统的协调、有序、合理发展。

2,青藏高原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结构模式。

(1)经济发展系统是青藏高原区域SRED系统协调的核心。经济发展是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过来,经济发展又是SRED协调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及资源环境的修复与改善。只有经济强大了,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上。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因此,经济发展系统是区域SRED系统协调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中心是经济系统,外面是环境,箭头线描述了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关系”,本质上是经济系统与其环境系统的供求关系:环境系统向经济系统提供它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环境、空间环境和知识技术,经济系统通过对这些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环境系统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满足环境系统的需要。

(2)资源系统是青藏高原区域SRED协调的物质基础与前提。资源是支持人类活动的基本原材料和各种投入的来源。其外延与内涵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逐渐扩大和深化。界限经常变动。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不可取代的生命支持功能,也是吸纳和循环人类活动废弃污染物的储库和净化库。若该系统发生故障,将导致经济发展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可持续,从而危及人类生存。

(3)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区域SRED协调发展的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区域SRED的协调作用,是通过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等来实现的。科技进步可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产生污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条件,引导良好的社会程序等。总之,科技进步是区域SRED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

(4)社会发展与进步是青藏高原区域系统协调的目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是核心目标,但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发展与进步也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环境与保障。

三、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发展主线。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是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1)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重在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将青藏高原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满足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起来,注重青藏高原资源的利用、配置、经济增长与财富的积累之间通过物质、能量的有效转化和供需均衡,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融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人与人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重在解决好青藏高原区域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若青藏高原内部以及青藏高原与东部发达地区人民群众之间在生活质量、发展水平、基本诉求等方面差距很大,这种不均衡又长期得不到公正地解决,则很难设想和期待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与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会符合和保持“代际公正”,并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既应注重代际之间的公正,同时应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地位与战略地位决定着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复杂性,不仅有赖于该地区环境友好前提下的发展,也取决于国家及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支持。

2,发展原则。

(1)生态保护至上原则。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特殊性,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因此,不能简单照搬“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必须实施严格保护,实行生态保护至上原则:严格保护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等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青海三江源、青海湖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应逐步将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列人国家限制开发区。

(2)生态补偿原则。青藏高原兼具生态功能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二重性,必须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生态保护与民生之间的问题。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将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内化的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政策,国家能在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之间进行平衡和调整,通过公益补偿机制寻求东部经济资本和西部生态资本的平衡。如:调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直接用于生态保护的比例:对青藏高原输出的资源、能源征收生态补偿费,设立青藏高原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用于补助资源、能源开发后的生态修复;对占有环境资源不等进行平衡和调整,不仅要靠政策,还应在民法和物权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在全社会树立“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生态功能有价”的理念。

(3)有限增长原则。有限增长主要是指符合经济发展,的适度的经济增长。一味追求GDP增长,以高投入、高能耗换取高增长的模式,会给青藏高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青藏高原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能简单地套用东部模式,而要探索一种以人为本、以环境为友的低能耗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新路径。对青藏高原而言,需要重新考虑经济高增长和民生问题解决的关联。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诸如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发达地区的支援等方式逐步解决。政府工作应主要针对生态功能的恢复、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等指标进行考核,弱化GDP考核指标,实现经济发展的有限增长。

(4)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选择和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的脆弱性、较低的抗逆能力及生态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遵循这一重要原则。

(5)区域一体化原则。区域一体化主要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文化建设一体化及区域政策法规一体化等。青藏高原的发展,要以青藏铁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资源,推动青藏两省区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强化经济区域功能,共同建设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青藏高原藏医药、高原特色生物产业、绿色食品、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民族手工业,共同开放市场,加快跨城市、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共同建设高原物流主廊道、共同构建旅游共同体等,形成相互依托的青藏高原经济利益共同体,把发展的潜力转化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

(6)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的长期短缺已成定局。在三大国家级矿产勘察和开发基地中,有两个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矿产资源具有总量上的优势。因此,从国家资源安全的角度看。将青藏高原区域勘察开发应上升到国家层面,定位在国家战略性资源后备区和接替区,建成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开发基地。原则上能够从国际市场上低价进口的资源品,尽可能不在青藏高原区域开采,减少开采强度。在审批项目时,对生态环境影响无法作出准确环境评估的项目应坚决不上:不能控制在生态阀值以内的项目坚决不上:能够控制在生态阀值以内,但不能实现生态恢复的项目不上或缓上。

(7)适度消费原则。传统的消费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原则是在最有效地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消费需求。适度消费是指建立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既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把消费水平控制在经济、技术、资源及环境等客观条件所允许的界限之内,做到“奢侈有制,节俭有度”,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青藏高原发展应遵循适度消费原则,建立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的消费理念,又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青藏高原特色消费文化。

(8)开放发展原则。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青藏高原发展和“南亚大陆桥”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依托“南亚大陆桥”实现青藏铁路经济带的崛起,将青藏两省区纳入南亚与中国内陆地区的结合部考虑,能够促进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调整青藏两省区原有的经济增长战略,代之以流通、仓储货运、加工贸易、转口贸易、边境贸易等为主导的通道经济发展战略:二是调整以东部、中部经济为指向的追赶战略,逐步形成连接中国内地、南亚两个市场中枢带地位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三是打造青藏铁路沿线世界顶级旅游带,并实现与南亚旅游市场的对接,加快青藏两省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四是实现青藏高原铁路经济带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与分工。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
耳钉
the HIGH WAY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