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军事威胁论”再度升温

2009-09-16 04:44
对外传播 2009年8期
关键词:威胁论军事

温 冰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中国报道”越来越成为国外媒体的重要看点。在此背景下,国际舆论热炒“中国军事年”,有关“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鼓噪再次兴起,并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

当前“中国军事威胁论”

的基本动态

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中国军事威胁论”,是“中国威胁论”的主体。其基本含义是指中国会凭借军事力量,蓄意破坏国际秩序,对外进行军事侵略扩张,追求世界霸权,核心是指责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将威胁到世界和地区安全。

从近期国外媒体总体情况看,有关“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热点话题相对分散但热度持续增高。有些问题是一些长期议题积累、发酵和再炒作的结果,有些则是新生新变的现实问题引发的敏感话题。

一是极力渲染“中国导弹威胁”。美国国防部近五年来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连续将“中国导弹威胁”特别是“核导弹威胁”作为重点加以渲染,并以图表等方式反复强调我弹道导弹能完全覆盖周边国家,刻意制造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现实化”的直观印象。今年6月,美国国家航天情报中心的最新报告,再次指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活跃和多样化的弹道导弹发展计划”,“核弹头数量正在大规模增加”,将使美国面临的导弹威胁增加。

二是炒作我将放弃近海防御战略。去年下半年以来,西方主要媒体在持续炒作“中国潜艇威胁”的基础上,再次热炒“中国航母建造”议题,并质疑我长期奉行的近海防御战略。西方媒体捕风捉影地分析所谓航母建设日程,甚至讨论发展航母的主要战略目的,认为这将使我从根本上放弃近海防御战略。英国《金融时报》称,航母建设是“中国成为超级大国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日本媒体称中国建造航母后,“希望借此摆脱近海防卫的局限”,势力范围将突破“第一岛链”,打破地区军事平衡。美国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帮办施赖弗强调,“真正值得美国注意的是,中国利用航母展现的全球野心”。今年4月我举行庆祝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后,一些西方媒体更是妄加评论,认为中国海军正在由“应对台海问题为目标的近海防卫型,向以太平洋和印度洋为目标的远洋型海军转变”。

三是捏造中国军队黑客案。自德国《明镜周刊》宣称中国军方黑客对德进行网络攻击后,西方媒体就頻频利用“黑客”案妖魔化中国。美国联邦调查局称,在网络领域“中国是最具攻击性的国家”。美国防部有关报告也将我军加强电子战的正常举措,等同为黑客行为。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谎称F-35战机项目受到中国网络间谍入侵。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英国电讯公司(BT)新近安装的通讯网络采用了中国华为集团技术,该公司可能与中国军队关系密切,英情报部门担心中国可能会借此破坏电讯和公用事业的基础设施。今年5月,韩军方诬称中国黑客部队曾袭击韩驻美使馆,并宣称“中国目前共运营着3支黑客部队”,正在对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进行攻击。

四是抹黑我和平利用空间的立场。美国等西方媒体企图将我和平利用空间的举动与太空武器化联系起来,强调“空间是中国试图开辟的第四个对抗领域”,宣称“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努力已严重威胁到美国太空安全”,极力抹黑我和平利用空间的一贯立场。去年我“神七”成功发射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局长称,“中国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对手,美国的太空霸主地位可能会逐渐丧失”。今年初,美国库克莱蒙研究所的《导弹防御、太空关系和21世纪》报告,再次宣称中国正在发展能“干扰、致盲以及其他使卫星瘫痪”的技术,并已发明了一系列用于太空战的“纳卫星”技术,目的是“瘫痪美国的太空资产”。

五是质疑我国防费增长。国防费历来是外媒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美国等要求我增加透明度的重点领域之一。今年“两会”期间,外媒不失时机地将我国防费增长与国际金融危机相联系,批评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巨额军费开支不合时宜。美国防部《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就2008年我实际军费开支在1050亿~1500亿美元之间,指责我军费增长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极力举证存在大量“隐性”军费。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在《SIPRI2009年年鉴》中,做出中国2008年实际军费约为84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的估算,引发媒体“热评”。日本《产经新闻》对此评论说,中国军费跃居第二,“使人感受到G2时代气息”,“亚洲军事形势因中国崛起而更加紧张”。

当前“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主要特点

在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始终是“执着”的“宣传者”、“鼓动者”。其中,政府和高官言论是最为重要的“推手”,学者和智库的论著最具“影响力”和欺骗性,我周边国家是西方媒体的重要受众。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一是刻意诋毁我和平发展诚意。这是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根本目标,也是贯穿不同炒作热点的主线。美国等西方国家故意将我韬光养晦方针等同于“战略欺骗”,极力将中国军事现代化与对外扩张联系起来,以此否定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英国广播公司(BBC)指责我借海军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展示实力、显示“肌肉”。美国之音则宣称庆祝活动标志着“中国开始放弃和平崛起、韬光养晦的发展战略,转而奉行咄咄逼人的进攻战略”。这些论调严重毒化了国际舆论,使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对我未来走向产生疑问和担心。

二是渲染我军事战略将向先发制人方向调整。西方媒体热炒我武器装备发展、国防费增长等问题,其实质是为了肆意夸大中国军事实力,渲染我军事实力的提升必然带来先发制人的打击。如美国反复指责我“为了维护或促进核心利益包括领土要求”,“有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也宣称,中国的“国防理念已从传统国土防御型向应对周边地区突发局部冲突的高技术战争转变”。近期的中美海上对峙事件,更是被外媒炒作为中国“最可能拥有在全球挑战美军的能力”、“中国对美不断挑衅的忍耐力正在减弱”等。这些指责和评论,都在暗示我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并从根本上否定我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可信性。

三是离间我与周边国家关系。西方媒体丑化、异化中国形象,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善意”的提醒,激化我与周边有关国家的矛盾,催生误解与隔阂。如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期称,由于中国实力不断增长、军事迅速实现现代化,“亚洲各国采取了相应行动,使得该地区的国防开支超过欧洲”,“邻国不愿生活在北京阴影下的强烈想法,是导致亚洲军事黩武的惟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澳大利亚新版国防白皮书也指责“中国军事现代化导致亚太部分地区军备竞赛”。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必将引发周边国家激烈的军备竞赛”。这无疑将中国正当合理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视为对地区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既借机对我实施“软遏制”,又离间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应对“中国军事威胁论”

需注意的问题

“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出现,是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必然现象。未来一个时期,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国防建设,如何让更多的国家理解和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是提升正面舆论引导力度。西方媒体在对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报道中,虽然也会引证一些权威事实信息,但对具体信息的评价却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意识形态色彩,导致结论往往是曲解或歪曲事实。这种片面的、错误的评论之所以能得到认同,恰恰在于迎合了西方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阅读口味和似是而非的想象,衬托出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基本的客观了解。因此,驳斥“中国军事威胁论”,不能仅停留在被动尾追式的反击上,而要将长期、持续、系统的正面舆论引导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对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避免只关注大事、新事、奇事,忽视对常识性、基础性、生活化信息的传播,切实使国际社会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二是加大热点问题解读深度。当前,外媒对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动态报道和信息传播,而是更加重视议题的深度挖掘,试图以更“详细”、更“深入”、更“系统”的分析,解决受众所关心的“为什么”问题。如通过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国防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些西方国家的官方文件、研究机构报告等,更是以大量数据、情况为支撑,用所谓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貌似合理的结论,为支持“中国军事威胁论”提供理论注脚。在此情况下,仅是简单否认或一般性批驳,很难取得实际成效,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这需要我们重视对热点问题的深度解读,不仅要否定其错误观点,更要拿出事实依据,提出正确的分析思路,达到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的效果。

三是抑制境内媒体跟风炒作热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使一些西方国家感到了压力和焦虑。而境内一些媒体热衷于靠军事热点吸引眼球,甚至过分夸张某些局部成就。这既是对自身客观事实的不尊重,更是对西方社会的不必要刺激。如有的媒体在驳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同时,过度宣扬我某种武器装备性能的优越,热衷于对比同类武器的作战能力,暗示我已具备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实力,实际上是为“中国军事威胁论”提供了口实。当前,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联系互动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既要满足国内公众对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国防建设情况的需求,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迫切需要加强境内媒体宣传倾向的引导,遏制跟风炒作和追求“轰动效应”,防止制造新的口实。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威胁论军事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军事鬼才
十九大以来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威胁论”:特点与趋势分析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威胁论”与“机遇论”有如硬币两面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