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金牌之路

2009-09-16 06:33
北方人 2009年6期
关键词:有志柔道特长生

王 宁 耿 熹

刚刚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女子佩剑团体第二名的倪红曾就读于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奥运夺冠后,回到母校。她看到偌大的训练馆的左侧,有很多厚重的垫子,二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的柔道服,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前期的预热活动。

突然传来的一阵大吼,打破了寂静,这声音雄壮有力,但又稚嫩得可爱,这是柔道队的孩子们发出来的。

他们的年龄集中在10岁左右,稚气未脱的小脸正在努力地按照教练的要求做出威武的神情。看到记者走进来,他们不少人转过了脸,但是很快被教练喝止,又重新投入了一板一眼的训练。

一名年龄稍大,正在做示范动作的学员走了过来,他向记者自我介绍叫吉有志,秋天就要升入高中一年级。5年前,他也是这批孩子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被体校的老师选中,从此正式加入了柔道练习的队伍。

“我们在这里训练的伙伴都希望能被教练挑上,因为这意味着你可以更进一步,也许有机会成为真正厉害的职业运动员。当然被淘汰的是多数。被老师选中很幸运,但只是开始。”吉有志搔搔头说。

像吉有志和他的师弟师妹这样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他们分布在全国的业余体校和俱乐部之中。为他们敞开体育大门的是数不清的假期培训班,而独具慧眼的教练们会紧张地在培训班中挑选更适合竞技运动的苗子,说服他们的家长,尽可能地为他们争取到向上输送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最终进入国家队,并且在奥运会上叱咤风云。

中国的运动员训练之苦,是全世界都有名的。因为人口众多,同等资质的孩子们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他们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

吉有志的初中就在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就读,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课后到运动馆来训练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暑假、寒假基本上天天训练。

“我们的金牌选手都是来自于这些孩子们。”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谢琼桓说道,“他们刚开始接触运动都是出于偶然,但是经过无数次筛选和自己个人的努力,最终成为了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冠军。”

“看到师兄师姐们在奥运会上拿奖牌,我特别羡慕。我的偶像就是冼东妹、杨秀丽等世界冠军。我希望有一天也像她们那样拿到金牌。”吉有志说。

想实现奥运梦想,需要经过选拔、试训、加入体校、进入国家队等一系列过程。教练王德靖告诉记者,9岁到15岁,柔道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主。参加训练的孩子从学籍上来分,最小的是3年级,最大到初三。面对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学习好的学员可以与普通孩子一样参加中专、中考的考试,成绩一般的队员可以考虑进入体育师范学院继续学习,而表现出色的队员可以往专业队、二线队输送。

北京市每年有两次青少年的比赛,而北京队每年都有考核,王教练会带着适龄的队员去考核,这些测试包括跑步、基础素质、技战术等方面,考试合格后就可以进入二线队。打进专业队以后,运动员就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而在进入国家队之前,都必须缴纳一定的训练费用。

中国在培养金牌运动员上面,确实进行了巨大的投入。

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在新闻发布会上给记者们算了一笔账,国家每年对体育的投资为8亿元。如果以此平均,本届奥运会中国共获51金,每枚金牌的投入接近1570万元;以100枚奖牌计算,每枚投入为800万元。如果以奥运会四年一个周期计算,每枚金牌的投入为6280万元,每枚奖牌投入为3200万元。而以一个金牌运动员进入国家队接受训练开始算起,如果他经过3年的训练,那么国家对他的投入就接近5000万元人民币。而围绕一名有前途的运动员,教练、医生、保障等等一系列成员付出的努力更是无法用金钱来直接衡量。

可以说,我们用一整套体系来为运动员的训练创造了最好的条件。相比起国外松散的个人训练来,我们可以称得上是“正规军”。

年轻的吉有志没想过这么多,但是他说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起练乒乓球、羽毛球和游泳的,练柔道的当然少多了,但是教练选人可从来不含糊,除了有成绩之外,对身高、体重、体形等等也考查得特别仔细,不是说你想上就上,得经过很多科学的考试呢。”

举国体制,为了奥运金牌而努力,它可不仅仅是个面子工程,金牌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回报很难估量。

中国网球女双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一块意外之喜的金牌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网球投以浓厚兴趣,一部分人还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网球训练班。一块金牌,一个明星运动员,就可以推动一个产业。正如有人所言:竞技体育没有成绩就没有市场,没有体育市场也就无所谓产业。不少观众表示,如果不是奥运金牌提供的信息,有些运动他们可能根本不了解,更别提从事,比如说蹦床和帆船。

但中国金牌在数量上的突破并未使中国人陶醉其中,人们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看法,认为中国距离体育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美国来讲,它体育的强表现在什么地方?各种运动都有人从事,而且成绩普遍都不错。特别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表现在普通人生活中,社区俱乐部的建设和体育场所的普及,让人们很容易进行运动,虽然多数条件不算太好,简陋,但是非常便宜,甚至免费。我们目前这方面还比较欠缺,我们的体育资源比较有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配。”谢琼桓遗憾地表示。

在去年披露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虽然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低血红蛋白等常见病检出率继续下降,但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同时,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先天发育状况有了很大的飞跃,教练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那些并不打算从事体育运动的孩子们却因为缺乏运动的契机,而出现了体质上的下降。

我们当然不能算是强国,但是人们对体育锻炼是有明确认识的。现在一早一晚到公园里,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散步和跳舞,以及打太极拳,这是更为中国大众接受的锻炼方式。但是那些被列为比赛项目的运动,很多人们从事不起,竞技体育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我们必须要从国情出发。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产生这么多对体育机制的争论,主要是因为人们把体育看得太重了,把金牌看做是一种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娱乐,一种工作之外的休闲。”

国家体委的领导已经明确表示,2008奥运会以后,中国仍然会继续推行成效显著的举国体制。但是,有一些东西也在悄悄地改变。

像吉有志一样的孩子们,如今有了更多的选项,他们可以选择作为体育特长生走入高校。“暑假的时候,经过和家里人反复的商量,我还是去读了高中,因为是体育特长生,所以我考入大学的几率比普通同学大一些。”吉有志自信地说。

“我们对于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条件是,至少是二级运动员,分数过二本线就可以。”人民大学体育部的夏老师说。这些体育特长生将跟普通学生一样安排到各个班级,每星期接受5次训练,每次两个小时,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高校间的比赛,毕业时同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如果我的孩子学柔道,将来更容易上大学就业的话,我愿意带着他来练。”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家长们,正在下意识地为中国迈向体育强国之路加一把油。

猜你喜欢
有志柔道特长生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无题(3)
第三个惊喜
张明
重庆最美戒毒志愿者:用一万种力量逆光飞翔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