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

2009-09-18 06:02程志红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消费农村

程志红

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内外失衡”。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储蓄过高、消费不足和投资低效;外部失衡主要体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巨额“双顺差”。由于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消费,必然会反映为贸易顺差。内外部失衡带来的问题是:消费不振导致国内需求难以启动,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过大;肓目追求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政策加剧了日益扩大的沿海和内地的收入不平等。尽管我们自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然而投资“压而不减”,消费“启而不振”。

一、影响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百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1994年到2007年,我们制造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1%一12%左右,国有职工、外企职工货币工资每年提高10%左右,而占中国劳动力主要部分的大量的民工的工资,过去20年增长幅度很小,基本是停滞的。

二是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拉大。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7:1,2007年为3.22:1,如果计算福利等因素,实际差距可能为6:1,而且差距逐年加大。

三是各阶层之间收入水平差距过大,分配体系总体结构失衡。我国基尼系数1981年是0.288,1990年为0.343,进入2000年之后,基本上在0.4以上,目前已经接近0.5,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城镇中最富的5%人群的平均收入是最穷的5%人群的近13倍,最富的10%人群的平均收入是最穷的10%人群的近10倍,致使大量的消费品和服务“富人已买全,穷人买不起”。

(二)政府公共支出不足,形成新的“三座大山”。

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只有3%、2.9%、2.0%。同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主要国家相比,这三项主要指标的平均值是最低的。近年来,被称为“三座大山”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

第一,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不合理收费屡禁不止,“高价教育”越来越高。据估算,近10年我国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以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支付能力计算,是世界大学最高水平的3倍以上。“一个高中生拖累全家。一个大学生拖垮全家”。

第二,城市房价一路走高。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中有四分之一比重被用于购买住房,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占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农村,新一轮建房与装修房屋热正在兴起。这一趋势将会挤占农民其他消费份额。

第三,医疗乱收费屡禁不止,天价药费居高不下。农村居民、老年人、低收入者以及失业人群有八成以上乃至近九成人反映自己无法适应医疗费的上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普遍现象。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中短期措施

扩大内需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并有体制改革配合,其中重要的是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支出。把政府储蓄的投资部分转化成公共事业发展,会降低国内居民的“风险储蓄”和“审慎储蓄”,加大当期消费,在进一步降低“储蓄一投资”差异和贸易顺差的同时,推动投资增长和依赖外需增长的模式向消费增长模式的转移。

(一)减税政策。

下一阶段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税收政策上。加快出台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征收燃油税等税收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部分是减少企业税负的,一部分是增加居民支配收入的,还有一部分是刺激节约型消费的,对增加总需求都会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减税这样的财政政策,比单纯的大型投资项目更能推动内需的发展,而现在财政收入强劲,正是推行这些政策的好时机。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因此,在物质消费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发展服务业消费必然成为增加消费的重要手段。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增进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减少管制、降低公共或垄断性服务业的准入门槛。通过引进更多的竞争者尤其私人资本来增加有效供给,是创造和扩大服务业需求的重要措施。

(三)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据报道有一个流浪汉放火烧山,一亩左右的树木被烧毁。理由令人震惊,“放火烧山可以坐牢,而坐牢有饭吃、有衣穿,不用再流浪。”由此可见,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缺位,必将导致社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当前急需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在农村建立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国家已经具备了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实力。这不但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这一政府理财观念成功实施的需要,同时也将成为打通农村消费环节的有力举措之一。

第二,政府要强制推行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提高劳动成本,缓解外贸失衡。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总体提高了,消除了潜在的社会矛盾隐患。

第三,目前对于国企老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历史欠账”约为2.5万亿元。对于这一部分的缺口,可以通过国有资产的专项切块,如通过减持国有股、动用部分外汇储备等方法,来陆续冲抵。

(四)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加快医疗体制改革。

对城市居民来说,除了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外,还应在建立平价或低收费的国家公立医院上下功夫。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划拨专项资金扶助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确保成为为低收入群体减轻负担的机构。其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彻底改变医疗收费与医护人员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杜绝以药养医。

在农村实行新型的合作医疗保险。从2003年开始,中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市区以外的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20元,并将中西部地区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比例高于70%的市辖区和东部省份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应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补助标准,2008年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五)扩大经济适用房、尤其是廉租房的供给面积,使“居者有其屋”。

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商品房市场普遍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必须把廉租房建设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应首先落实当地政府确定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需求量。在投资立项和信贷方面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提供便利。

政府要从土地收入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地方政府有责任监督经济适用房生产、销售以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全过程,确保低收入阶层首先购到经济适用房,确保经济适用房售后物业管理到位和低收费。

(六)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

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加重要,教育是提高创造财富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一,国家明确要求教育事业费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农村与城市贫困人群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央和省级按比例分担,中央承担80%,地方承担20%;对中部地区,中央承担40%,地方承担60%。

第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使占大学生20%左右的贫困大学生没钱也能上大学,毕业后到国家指定的艰苦地区工作一定时期代替偿还贷款。

第三,加大农民工培训和在职职工培训。把切实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为我国制造业发展不断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为城市输送文明合格的新市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

通过不断加大和完善政府的公共支出,就可以极大缓解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的消费还会再扩大。一旦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培养出来,促进内需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韩俊,完善劳动力培训政策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日报,2006-12-06

[2]汤敏,减少企业与政府储蓄:调节经济失衡的一步活棋,经济界,2006(5)

[3]陈文玲,当前消费需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6-12-12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消费农村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