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函数”到“契约安排”

2009-09-19 05:36李玉良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7期

李玉良

摘要:从新古典主义的“生产函数”,到新制度主义的“契约安排”,形成企业本质理论认知的基本演进脉络。新古典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生产函数,关注的是企业的技术层面,新制度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契约安排,关注的是制度层面。事实上,企业是技术与制度的结合,只有综合两个层面,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理论认知。

关键词:生产函数;契约安排;企业本质

作为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企业本质的理论认知,是分析企业行为,研究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企业理论研究中,从新古典主义的“生产函数”,到新制度主义的“契约安排”,形成企业本质理论认知的基本演进脉络。

1新古典主义的企业--生产函数

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对企业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的技术特征,因此企业是用代表技术的生产可能性集合的概念来刻画的,或者说,企业被抽象的视为一个“生产函数”,一个将要素投入转化成产出的自动机械装置。

虽然也有学者,譬如马歇尔曾经对企业家的作用、企业的成本、知识和信息对企业决策重要性等进行过分析,并且这些分析对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先行意义,但总体来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企业研究主要停留在企业表层。“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是什么”,“企业内部如何组织,如何配置要素、资源”,这些问题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是几乎被忽略而不予考虑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古典主义企业其实可以形象的比喻成一个自动将要素投入变为产出的“黑匣子”。

2新制度主义的企业--契约安排

发端于科斯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力图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对企业本质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刻的理论分析。

科斯(1937)在其开创性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利用市场是有成本的”,“通过建立一个组织,并承认某种权威(企业家)来指挥资源的分配,会节省某些市场成本。”因而,在科斯看来,对交易成本的回避是企业存在的解释,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替代,是一系列合约被一个合约替代、短期合约被长期合约替代(科斯这一观点为后来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奠定了基础)。

张五常(1983)在《企业的合约性质》一文中,进一步阐发了科斯的观点,认为科斯关于企业是市场机制替代物的说法有欠准确,企业应是一种市场(要素市场)对另一种市场(产品市场)的替代,是“一种类型的合约取代了另一种类型的合约”。张五常提出“在自由企业的社会中,一种组织安排是契约安排的一种形式,而组织的选择必定是一种契约选择”,从而明确指出了企业“契约安排”的本质。

威廉姆森(1985)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一书中,致力于科斯理论的细化和系统化,他运用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对经济运行中交易成本的产生进行了解释,并认为企业“组织交易是为了节约有限的理性,而同时防御机会主义的风险”。而格罗斯曼和哈特的研究,关注由市场的不确定所导致的契约的不完全性,他们提出,契约的不完全对交易成本起着决定作用。

上述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以交易成本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问题做了大量理论研究,特别是提出企业“契约安排”的本质,并对交易成本的产生进行了解释,是对现代企业理论极大的丰富和深化。

3两种企业本质理论认知的演进的脉络分析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的运行,因此提供的是一个简化的企业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基本要件:(1)技术;(2)利润最大化;(3)市场均衡。即企业是由代表技术的抽象生产函数描述;企业由利润最大化动机驱动;企业所面对价格由市场均衡给定。而且整个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是构建在完全信息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上的,经济运行(或者说市场交易)是无摩擦或无成本。在这样一种理想化、简单化的经济理论模型中,企业就被抽象为一个生产函数,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的市场约束条件下,选择采用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组合,将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事实上,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眼中,企业与其说是一个“黑匣子”,还不如说是一个使用要素进行生产的透明的技术机制。

不过,现实经济运行中,重要的约束变量不仅是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交易成本(即市场交易是有摩擦的)。科斯正是由于发现“利用市场是有成本的”,从而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立足于交易成本的概念,初步阐释了企业的起源与本质,由此奠定了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也正是沿着科斯的思路,以交易成本作为基本分析工具,众多的经济学者对企业本质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揭示出企业“黑匣子”的本质--契约安排,并对交易成本的产生予以了科学的解释。

由于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并广泛的引入经济分析中,事实上导致了对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及相应市场理论前提的反思与修正,因而新制度主义企业理论自然而然被视为是对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的革命。

然而,当仔细分析二者对企业本质理论认知的演进脉络,我们却发现二者的一脉相承。

如前所述,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甚至整个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的构建,是在完全信息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上的。由于对市场交易主体来讲,信息是充分且对称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市场交易是无摩擦或无成本的。这种理想化的市场中,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就只是对市场均衡价格做出反应的一个机制。于是,新古典主义的企业只剩下技术特征,被抽象化为一个生产函数。

当我们放松完全信息的基本假定,由完全信息到不完全信息。那么信息的不完全(包括信息的不充分和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契约的不完全性与机会主义,就会导致市场的运行存在成本或摩擦(前述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者对交易成本存在的解释)。在存在交易成本的经济体制中,企业的角色和作用就会发生变化,企业不再是仅仅对市场均衡价格做出反应的一个机制。如科斯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化市场交易或者说用长期契约替代短期契约来节约交易成本,从而谋求利益。在这样一个研究视角下,对企业本质的理论认知也就演进为“契约安排”,更确切的讲,企业是要素市场的契约安排(企业交易的是生产要素)。

因而,本文认为新制度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与新古典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一脉相承性,新制度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可以被视为是新古典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放松理论前提的思想演练。并且,本文还认为二者具有互补性,新古典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生产函数,关注的是企业的技术层面,新制度主义企业本质理论认知--契约安排,关注的是制度层面。事实上,企业是技术与制度的结合,仅从一个层面无法对企业本质有一个完整的理论认知,只有综合两个层面,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理论认知。

4结论和建议

新制度主义一般被视为是对新古典主义研究范式的革命,但在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二者在企业本质理论认知上存在一定意义的一脉相承性,以及互补性。因而,本文认为:

4.1在企业本质的理论认知上,片面割裂新古典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企业是技术(生产函数)与制度(契约安排)的结合,对企业本质的理论认知,要综合技术与制度两个层面,才可以形成更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4.2不要把交易成本当作企业理论研究的万能分析工具。当前,一些学者在企业理论研究中言必交易成本,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交易成本真是企业的唯一解析吗?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存在交易成本,企业就不存在了吗?肯定不是。德姆塞茨(1988)指出“在既无交易成本也无监督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也存在,即使其组织形式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4.3、新古典主义与新制度主义对企业的理论认知,是抽象的、静止的,而现实中的企业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无论是新古典主义还是新制度主义对企业的理论认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克服这种局限性,必须借鉴钱德勒的研究方法,还要以历史演进的动态眼光去考察企业。

参考文献:

[1]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2]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3]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