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古代的大众传媒

2009-09-21 07:15
幸福·悦读 2009年7期
关键词:辞源流传谣言

云 弓

“谣言”是什么?《辞源》的解释可能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民间流传评议时政的歌谣、谚语。”是的,这就是谣言的本意,全然没有今天的贬义,更像是一种民间文学作品。谣言从形式上讲必须是“谣”,这是因为在远古没有发明纸笔之前,传播消息靠的就是口耳相传,如果要想使信息得到较好的传播,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之简短、押韵,便于记诵。《左传》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正有此意。

谣言便于传播,在传媒不发达的古代,它其实承担着大众传媒的作用,既可以宣传某种政治观点,也可以进行舆论监督。陈胜、吴广起义前便编造了一个著名的谣言:“大楚兴,陈胜王。”而明末“十八子”的谣言更是让李自成杀害了自己的盟友李岩。可见在古代谣言的传媒作用不容小觑。

古代,官员的政绩往往也会成为谣言的主要内容,百姓会编造谣言赞美好官,讽刺贪官,所谓官员的口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百姓的谣言,这便是谣言的监督作用。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谣言的作用。有时朝廷会专门派人到民间搜集谣言,也就是一种所谓的“采风”。很多朝代都有“风闻言事”的做法,仅凭谣言就可以对官员进行举报、弹劾。

谣言在古代曾经如此重要,可是随着文明的发展以及传媒业的兴起,其作用在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谣言的不可靠性则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于是谣言便有了今天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如今,只是偶尔,从市井流传的顺口溜里,从手机短信的小段子里,或许我们还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点点古代谣言那曾经风光无限的影子吧。

猜你喜欢
辞源流传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谣言
谣言大揭秘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