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中的大众文化符号

2009-09-22 08:04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

赵 曜

【摘 要】 日本漫画作为大众文化现象之一,它贴近大众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特定文化的渴求和对闲暇空间的利用,并具有通过现代传媒进行传播、模式化、易复制、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广泛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因而,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关键词】 日本漫画;大众文化;成功因素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之一,它的兴盛和崛起震惊了整个世界。日本许多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文化,也随着日本的日益强盛而备受世人关注。在多如繁星的日本文化现象中,日本漫画无疑是一个越来越吸引全球目光的焦点,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写实的画面、精湛的表现手法,都给世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漫画是新媒体的一种,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自由且不受限制的艺术形式。它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它通过图像来表达关键的故事情节,并以文字写出人物的对话及旁白。现在流行的漫画故事,多在一个故事中,有多个分格,表现顺序性或连续性的各个画面;但是同时也有单格漫画和二格以及四格漫画的存在。漫画作为绘画界的一个新种类,在国际上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名称。西方习惯称之为讽刺画、卡通、幽默画等。“漫画”一词正式起源于日本,含有“随意”的意思。事实上,在这种看似轻松古怪的文化现象背后,仍然有着很多人性的思考和严肃的主题。本文将日本漫画归入大众文化的范畴,力图对日本漫画做一个较为科学和客观的界定。

一、日本漫画的历史起源

日本漫画的起源,可追溯到江户时代以前,其雏形为各种画本及版本等形式的戏画和讽刺画。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新闻出版事业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漫画的表现手法日渐成熟。到19世纪后半叶,已基本上有了现代日本漫画的雏形。大正时期到二战前,漫画渐渐从单一的一幅或多幅的讽刺画演变派生出了具有故事情节的长篇漫画,实现了日本漫画中的一次飞跃。到二战后,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的崛起,使这种以故事情节为主的日本现代漫画形式得以最终完成,从此作为日本特有的漫画形式正式诞生。

日本漫画绝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连环画,它是传统漫画与连环画的综合和变异,是日本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手冢治虫等一批战后漫画家的崛起,深深地影响了两代人。随着阅读漫画的两代人的成长,使漫画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派生出了许多种类的漫画形式,使漫画文化大大地向前跨越了一步。儿童以至青少年时代深受漫画文化影响的两代人成长起来以后,不再局限于对漫画的阅读,更身体力行地去创作漫画。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漫画的读者群便从青少年扩展到中青年一代。

日本漫画经过了成熟的发展阶段后,近十年来,在编辑出版上又出现了新的动向,即漫画家与出版社、杂志社的编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漫画的编辑出版流程主要是:出版社的编辑部委托漫画家进行选题,漫画家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漫画家将样稿寄给编辑部,由编辑部进行编辑工作,最后校对。而现在则不同,首先是出版社的漫画编辑自己进行大量的选题,漫画家根据选题先画上简单的草图和写上说明文字,并随后将其提交出版社委员会进行集体讨论。经过讨论,只有编辑部的主编才有权决定是否采用选题,后面的程序也就大致相同。这一流程的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漫画正朝着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漫画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中,必然会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逐步突破地域的界限,走向世界。

日本漫画发展至今,从雏形到定形,表现手法已炉火纯青,发行数量也无法估量,并深深地渗透并影响着日本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

二、日本漫画的社会性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特别之处,它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体现。有鉴于各国间文化相互影响的力量,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表示,日本应该推行“动漫外交”,不但可以传递日本的“酷”形象,也让其它国家可以更容易了解日本。全球很多人都体验过日本流行文化的威力,不论是动画漫画,还是日剧及流行时尚,都让众多青少年心甘情愿受日本文化感召。日本政界也认识到这股软性国力,打算善加运用乘胜追击,日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于东京的数字大学发表演说时指出:“试想当人们提到日本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越酷越快乐、越感动人心的形象,长远来看可让日本更容易为外国所了解,换句话说,可以让日本更容易做外交。”自己就是动漫迷的麻生太郎,还表示有意设置动漫界诺贝尔奖,在全球推广日本的动漫文化,日本政府将会严肃地看待动漫外交的影响力,其实日本民间早就意识到软性国力的力量。对日本而言,漫画早已经是备受重视的传播方式;而放眼全世界,这样的大众文化也形成了日本的重要文化资产。

大众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国家、地区新近涌现出来的人们普遍关心、喜爱、接受的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体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心态。漫画就是如此。首先,漫画包括表现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的各种现象,如以漫画为对象的消费、休息、娱乐等;其次,漫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等得以传达和体现,并通过各种文化机构和组织进行推广、普及,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漫画文化现象;最后,漫画也包括以这种文化现象为基础产生的文化产品,即漫画本身。日本漫画作为大众文化现象之一,产生于工业社会的经济文化一体化之中,都市众生为消费对象,它贴近大众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特定文化的渴求和对闲暇的利用,并具有通过现代传媒进行传播、深度有限、模式化、易复制、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广泛性和娱乐性等特点,这也使得它与生俱来就有了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天性。

日本漫画在满足人们娱乐消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消费文化。这里的消费文化着重反映在物质产品上,漫画文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消费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范畴,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日本漫画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体现了日本社会及其国民的种种典型特性,并将伴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

三、日本漫画的成功原因

日本漫画能够如此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历史渊源

《日本大辞典》对漫画的解释为:“用一种非常单纯、巧妙的手法所描绘出来,非常简单、滑稽的图画。”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认为漫画的独特性在故事与角色,指出:“漫画的速度感和现代感是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品所没有的。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温吞的手法来描写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对小孩子而言,这些千篇一律熟极而流的东西已经感到厌烦了不是吗?比起这个来,简明易懂,又充满速度感,紧密配合孩子们的感性的漫画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这才是漫画能广受儿童欢迎,在杂志上占大量篇幅的真正原因。”现在日本常见的漫画形态,主要是出现在报纸杂志的单元格漫画,以及用周刊连载或者直接发行单行本的连环漫画。前者很单纯,利用的是漫画的图像表现,使漫画的意义超出了我们看到所画出来的范围。借用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的说法,漫画所表现的象征意义,是由符号与读者对于这个漫画主体的经验或想象共同制造而成,所以读者直观的感受往往超出文本以外。而后者所谓的连环漫画,除了上述的漫画特点之外,最大的特色在于长篇的叙事过程、并且大量的使用类似电影或电视的分镜手法,在日本称为“剧画”。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这种文化的变迁性日本漫画同样具备。日本漫画之所以能够不断的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这与中国古典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它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磨合和传递的结果。文化整合是各种文化相互吸收、融合、重新组合的过程,其渊源、性质以及目标、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经过相互接近、彼此协调,特别是为了共同适应社会的需要,往往融合组成新的文化体系。中日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种传递和整合,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顺利开展,与其国家的开放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社会比较开放,能够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并把外来先进文化作为本民族的主体文化加以普及,使其在日本本土上生根,实现本土化,最终成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国古代文化是东亚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中国对周围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作为同处亚洲的日本,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由来已久。如今,这种吸收、移植已经渗透到了文化的许多方面,漫画业也不例外。当《龙珠》、《三国志》、《苍天航路》等日本漫画在中国市场上大行其道之时,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再现,也看到了中国文化给日本漫画注入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日本吸收外来文明,并非生吞活剥,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绝非现在流行的直接抄袭。日本漫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移植就属于将别人已经提好的观点换一个自己的新的说法,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中国文化进行改造,最后将其整合为自己的新的作品。

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人眼中的汉学与真实的中国也逐渐分离,文化的中国与实际的中国是不同的意义。日本要继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价值与脉络,然后再学习西方的近代化,就是所谓的“和魂洋才”。

2、社会环境

所有的文化现象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之中,都要以社会为载体,同时受到社会的影响,离开了一定的社会背景,对文化的研究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并最终发展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强国。同时,随着经济的飞速进步,日本社会也成为一个竞争超激烈、信息大量过剩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否则就会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追求快和高效率的社会中,人们没有时间来慢慢思考,即使读书,也不喜欢长篇大论,甚至排斥文字。而漫画简洁明了的直观效果,就省却读者的许多时间和麻烦,有利于更好更快地获取信息。

不仅如此,这种社会的激烈竞争还直接影响到了日本的青少年儿童,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当代日本十分重视正规教育,这也起源于东亚文明。中国人很早就强调读书识字的重要性,认为统治者的权威来源于他们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这些观念后来逐渐制度化,形成了一套科举制度。日本社会虽然没有实施这种制度,但他们吸收了强烈的尊重知识的精神,这就使得教育一直在日本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础教育则是重中之重,这有利于确立牢固的民族国家和高等教育的基础。所以,为了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将来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拼命读书就成为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学校成了应试教育的机构,孩子也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都厌倦了课本文字的束缚,甚至对文字本身产生了抗拒,出现了相当一部分人不愿看文字、写文字的现象。这样,漫画开始成为青少年的精神食粮,而漫画本身极具想象的空间且不需要很严密的逻辑性,更迎合了他们想象力、创造力丰富的特性,也奠定了漫画在社会和读者心中的地位。

3、独特的生命力

人类学观点认为,理想文化模式是指每个社会对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怎样行事所持的自己的观点,现实文化模式则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社会中最好的情况是两种文化模式的重合,那么社会就处于极度的良性运行之中。但通常两者之间往往会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因为理想模式过时了,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以该社会过去的情况为基础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些理想模式可能从来不是可以付诸实践的模式,仅仅是代表人们所乐意看到并视为正当的行为。然而理想文化模式代表着社会的一种理想,所以人们对它的向往就不会停止。

20世纪短短30年时间就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各国人民都已经身心疲惫。所以,爱好和平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而二战中战败的日本更是实行了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国内军事气息逐渐淡漠,社会生活步入正轨。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本漫画,从一开始就将其内容基调定在了人性化和生活化上,弘扬人性的“善”,贴近大众的生活,这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文化模式的向往。

日本战后漫画的兴起,最主要的人物就是人称“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1925-1989)。在他四十年的漫画生涯中,曾经有几部作品,包括《火鸟》与《三个阿道夫》,涉及了日本起源及近代战争。手冢治虫开创了日本连环漫画的新境界,利用轻松、幽默的笔触,并加上了很多电影的分镜方法,不止使漫画深入中小学生的生活,更开创了所谓职业漫画家的行业。他的作品,多富有浓厚的反战、反思文明发展的思想。医学院出身的手冢在战争期间志愿当军医,不过手冢本人却说:“我志愿当军医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抱负,而是军医大都是士官待遇,很威风。而且就算被派到战地,也不会是在前线,只要在后方的帐棚里为伤兵诊疗就行了……我心中一点也没有为太平洋战争效力、为国牺牲奉献的念头”。战争结束后,手冢治虫担任作画的《新宝岛》出版了。这部作品,在少年读者间,犹如投下了一颗大型炸弹,引起了空前的大震撼。当年还在念小学,也是大师级的石之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矢口高雄等人都表示,《新宝岛》是驱使他们成为漫画家的引爆点。

此后,随着漫画产业的不断拓展,其在内容方面也更加充实和完善。现代日本漫画的题材更是包罗万象,历史、文艺、教育、体育、爱情、科幻、搞笑等,可以迎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而它也没有偏离当初的主基调,这从它的故事情节型漫画的异常发达就可以看出来,在这种类型的漫画中,角色中心主义是其一大特色,即主题一般都是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感情注入来体验故事的主题,这也是它人性化的一大体现。当然,这种“角色中心主义”绝不是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前者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以人物为中心,而后者则是人物以自己为中心。而日本现代漫画在技术上的创新则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结果,这使它的绘画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创新。现代漫画更强调细腻的描绘、变形的技巧、图形画面的多样性以及线条粗细的使用方法,特别是融合了电影的表现手法以后,给读者带来了感官刺激,调动了读者的情绪,也更增加了漫画的动态感。此外,日本漫画的娱乐性和漫画语言艺术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它尽量排除僵硬式的说教方式,采用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以轻松愉快和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表现出来,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娱乐,获取了信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语言幽默诙谐,这在当今世界也都是首屈一指的。

日本漫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消极性的一面也不能忽视。首先,日本漫画在批评、鉴赏等理论方面起步较晚,这是由于漫画这一文化形式过于接近读者,缺乏距离感所造成的。其次,漫画的内容有积极进取的,也有部分消极落后的。日本漫画中的暴力元素是一个非常热的主题,受它影响,少年暴力犯罪不断上升,接二连三的校园暴力事件使社会也为之震惊。日本漫画虽然情节生动,语言简洁,但其中也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日本漫画语言的不规范,缺乏教育性和知识性,只一味地追求娱乐趣味,并在其中掺杂着许多违背社会公德、传统习俗观念的东西。所以,长时间的阅读漫画,使部分青少年的正常成长受到不良的影响,同时也连带对他们的知识结构、道德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日本漫画这种大众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利弊分明。一方面,大众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并通过大众传播手段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化过程,它能够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促进大众文化市场的形成,进而极大地繁荣了社会文化。而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自发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内容性等方面参差不齐,一味的追求娱乐性、商业性和消遣性,将对社会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日本漫画这种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会给社会教育工作造成较大的障碍。所以,正确认识日本漫画这种大众文化现象,同时科学的、有引导性的提高青少年对日本漫画的鉴赏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保罗•葛拉维著.日本漫画60年[M].台湾.西游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2] 孙俊.谢丽玲著.当代大众文化与青少年美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 汤重南著.日本文化与现代化[M].沈阳.辽海人民出版社,1999.12.21.

[4] 蒂姆•皮尔彻,布拉德•布鲁克斯著.田蕾,张文贺,郭红雨译.世界漫画指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 陈奇佳著.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一起审审题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民生新闻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繁荣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