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缺口模型与变“利用外资”为“投资促进”

2009-09-22 08:04章昌裕
开放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转变

[摘要]“两缺口模型”在很长时间内被作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缺口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两缺口现象在中国并不典型,但技术溢出效应明显。本文认为“利用外资”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技术硬约束前提下,解决过度外汇储备的出路是彻底转变观念,放弃“利用外资”概念与指导思想,全面建立“投资促进”理念,从国家层面上调整机构、法律与政策,使中国站在更高层次,全面参与到国际资本整体运动与循环中去。

[关键词]两缺口模型 “利用外资” 转变 “投资促进”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4-0053-06

[基金项目]本文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32022)。

[作者简介]章昌裕(1954—),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一、“两缺口模型”及其实质

1.“两缺口模型”的基本概念

“两缺口模型(Two Shortage Model,亦称 Two-Gap Model)”源自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均衡模型,基本方程式为: S-I=X-M,式中S-I是投资储蓄差,M-X是进出口差。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Chenery. H)和斯特劳特(Strout.A)在综合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R.Rodan)等人的“储蓄缺口理论”,和巴拉萨(Ballasa.B)与麦金龙(Mckinnon.R)等人的 “外汇缺口理论”基础上,将这一方程式概括为“两缺口模型”,其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储蓄和外汇供给与发展计划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之间通常存在着缺口,如果国内S

2.“两缺口模型”的实质

“两缺口模型”被概括出后,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以此来论证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基础。值得指出的是,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国外援助与经济发展》(1966)一文中讨论的引进外资,主要指的是利用国际发展援助,其理由是国际发展援助从本质上看仍属于国际资本运动,引进国外援助资金同样属于利用外资①。在这篇文章中,钱纳里和斯特罗特首先将“资源和发展的限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熟练技术和组织能力,第二,国内储蓄,第三,进口的商品和劳务。他们认为,这些生产要素及时供给与否,体现为对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并且在任何时点上,这些要素供给对经济增长的限制都是不同的。在只有第一、第二种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会出现“投资有限增长”,在三种资源限制下,会出现“贸易有限增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依赖外部资源来解决上述三种资源约束,从而提高他们的人均收入。并且,有效地运用国外援助以取得迅速而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已经在过去10年中由希腊、以色列和菲律宾等国充分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援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外援助投资不断增长,增补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缺口,当投资达到足以保持目标增长率水平的时候,该阶段结束;第二阶段,GNP达到目标增长率并在目标增长率的限制下,国民生产总值和投资随着决定于投资与储蓄之差的国外援助以不变的比率上升;第三阶段,在既定的目标增长率下,资本输入超过储蓄缺口的需要,出口增长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目标比率,或者边际进口率在实际上低于最初的平均数,该阶段国外资本决定于进口需要和出口需要之间的累计差额。可见,该文虽然详细论述了储蓄与外汇缺口下国外援助决定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但这一关系是基于技术约束之下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时,技术是重要资源和主要约束,引进外资不仅克服了国内储蓄、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不足,而且“同样重要的是通过国外援助获得技术人才和技术转让”,“国外援助不仅加快增长速度,而且实际上大大加强了运用自己资源以争取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在分析引进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时,不仅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外汇的不足,而且强调了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①。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两缺口模型”的实质是一个技术约束下的模型。两缺口的存在,不过是技术约束的货币表现。由于技术约束,一方面,国内研发要有高风险投资,需要国内有储蓄支持,另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需要高额外汇支持。外资提供的货币资金支持可以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源于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引起生产力各要素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变化、生产要素国际运动加快与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罗伯特·索洛(R.M. Solow)、斯旺(Swan)为代表建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以罗默(Romer.P)、卢卡斯(Lucas.R)、阿罗(K.J. Arrow)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修正,建立了新增长理论,这些理论都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源泉(罗默,1986),技术进步还存在着在溢出效应(阿罗,1962),从而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实现“干中学”②。“两缺口模型”与增长理论出现于同一时代,尽管分析角度不同,但都强调了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正是其实质所在。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两缺口模型”检验

(一)中国“两缺口模型”检验

依据“两缺口模型”的基本界定,统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两缺口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的投资-储蓄缺口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1988年(其中1984年除外),特点是时间不长,缺口不大,1989年后开始出现储蓄剩余,且越来越大;外汇缺口出现的时间、特点与储蓄缺口基本一致(1984~1989年)。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短暂两缺口,属于阶段性现象,其原因一是特殊历史遗留问题所致,二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逐渐放松管制,民间投资(包括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政府投资之外的新生固定资产投资主体,使国内投资扩大,而当时收入分配改革尚未开始或刚刚起步,所以储蓄率较低,从而形成投资与储蓄缺口;在外汇方面,由于加工贸易与补偿贸易起步较早,大量引进国外家用电器生产线等设备,造成进口激增,从而出现外汇缺口。通过表1可以说明,两缺口现象在中国并不典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两缺口模型”在中国就已不复存在,而是走向其反面,即双盈余,很多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两缺口悖论”。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检验

技术溢出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投资的主要承担者,当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被东道国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扩散后即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很多西方学者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Besant和Fikkert (1996) 利用1974~1982年印度的数据,估算了研发开支、技术购买、国内和国际的研发溢出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溢出是印度当地厂商研发的重要的补充;Borenstein(1998)利用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9年间跨国公司投资资料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促进技术转移产生正面效果,其重要性高于国内投资。

在储蓄、外汇由“两缺口”转向双盈余后,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并没有停止,到2008年,中国吸收外资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这是否可以认为中国真的进入了两缺口模型的“悖论”之中呢?回答是否定的。本文第一部分已说明,真正的“两缺口模型”是基于技术约束,我们可以从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检验。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利用外资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引进外资,不仅使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关于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检验,近年来研究和讨论的成果颇多,姚洋(1998)利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发现行业中如果外资企业数量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行业的技术效率就会提高1.1个百分点;秦晓钟、胡志宝(1998)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5年工业普查数据,对39个行业进行检验,得出外资行业内溢出效应明显存在的结论;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模型,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的结论;沈坤荣(1999)以各省外资总量与各省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横截面进行分析,认为外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每增加1个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王海云(2008)根据中国一些重要因素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外资对中国存在正技术溢出效应,但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并不是主动的,而是与中国的人力资源水平和良好的制度环境相结合的①。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吸收外资30年》中,作者认为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从而能够直接带来先进技术;第二是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中国整体技术水平,通过示范模仿机制、竞争机制、前后向联系机制以及人员流动机制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三是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引进研发能力,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了较多带有设计和研发功能的项目,其中有多个项目是全球性的独立研发中心。目前,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技术引进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在全部高新技术企业中,外资企业已占32.37%,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几乎全部是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企业的总产值、利润以及利润额的相对比重都明显高于其企业数比重。截至2008年上半年,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已经达到1200多家,包括微软、IBM、摩托罗拉、西门子、北电网络、杜邦、通用电器、通用汽车、大众汽车、宝洁、本田、日立等跨国公司都根据其全球经营战略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这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不仅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通过合资研发、联合研发、委托开发、研发外包等形式,将部分技术转移到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并通过信息交流、研发资源共享等方式产生一定的知识溢出。外商投资研发中心还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并有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培养和锻炼了国内的研发队伍①。

(三)中国利用外资“两缺口模型”检验的结论

通过以上检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标准“两缺口模型”在中国仅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0年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1993),“两缺口”在中国逐步消失并转化为“双盈余”,由此形成“两缺口模型”悖论,但这一悖论仅是一种货币数量的表现,在技术硬约束条件下,不仅国内研制先进设备所需的长期高风险投资需要国内储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更需要外汇支撑,所以钱纳里技术约束型两缺口在中国能够一直沿用至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储蓄和外汇余额的增加,中国利用外资不减反增的现象。

第二,尽管目前有很多人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结果诟病“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如果没有这一战略,中国目前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尽管目前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仍没有达到我们引资的目的,但正是对基于技术约束下的“两缺口模型”的正确运用,充分发挥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才推动了中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外资30年的实践证明,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明显存在的,外资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在“双盈余”成为不争事实,技术约束仍然存在的今天,不仅需要我们对“两缺口模型”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种新的观念,使“双盈余”与技术进步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利用外资”观念转变与“双盈余”的思考

(一)“利用外资”概念的由来

“利用”的词源意义是借助外力,为己所用。长期以来,中国使用“利用外资”概念,有其特殊的历史含义。改革开放前,由于突出政治的要求,人们认为外来资本属于资本主义,只能为我所“利用”。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对他们引进外国资本发展经济的经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②,自此以后,“利用外资”概念被广泛使用。

(二)关于“双盈余”中巨额外汇储备的争论

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1.0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2008年12月底,这一数字达到1.95万亿美元。人们在关注30年利用外资给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巨额外汇储备的出路问题。一时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较有代表性的如“百姓分配说”(张维迎:国家财富应向国民转让,一半外储应分给百姓,从短期看可能引来财富效应,从长期可以使收入分配差距大大缩小)③;“购地说”(辛一山:可以将外汇储备投资到各国的土地上,只要各国体制不变,土地资产就是安全的,土地具有增值功能,拿到土地后,可以组织我们优势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例如组织农民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来供应邻近城市,这既解决外汇储备的风险问题,又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多余问题,还同时解决了资产增值问题)④;“战略资产购买说”(赵锡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要与中国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结合起来,并结合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这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⑤;“美元投资说”(李扬日:中国外汇储备目前最好的投资选择仍然是美元)⑥。美国财政部2009年初报告提出,中国目前大约持有74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相当于美国国债总额的6%,是美国最大债权国,而白宫发言人则表示,投资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并强调中国投资美国国债是安全的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利用外资”观念转变与“双盈余”的思考

第一,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进入21世纪后,国际资本运动总量和流向有了新的转变,传统的优惠政策对国际资本吸引力有所下降,而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透明的法律体系、稳定的社会环境及优秀的科技人才等因素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主要力量。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全要素国际运动,主要表现为生产、金融、贸易、投资和科技与网络全球化,其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移动和重新优化组合配置。由于资本在生产诸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最活跃的要素,所以,以国际资本运动为引领的全要素运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明显特征。

第三,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需要,使中国在长时间内将外国资本进入作为被“利用”的资金,从而使用了“利用外资”的概念。不可否认,在“利用”思想指导下,外资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作用同样也是资本的利润本质利用中国自身优势和大量优惠政策的结果。在以国际资本运动为引领的全要素运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面对“双盈余”,尤其是巨额外汇储备,我们有必要对“利用外资”的概念重新认识。

第四,有鉴于此,可以认为,“利用外资”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技术硬约束前提下,解决过度外汇储备的出路是彻底转变观念,放弃“利用外资”概念及其指导思想,将资本进入(外资)与输出(对外投资)结合起来,在“投资促进”理念下,从国家层面上调整机构、修改法律与政策,使中国站在更高层次,全面参与到国际资本整体运动与循环中去。

四、“投资促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投资促进”的理论意义

市场经济用资本敲开了世界市场,创造了生产要素运动与协作,协作创造了新的生产力,生产力发展迫切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更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以劳动和资本为代表的生产要素运动超越国界后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日益加速。从世界经济打破国界壁垒,走向全球化时开始,资本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便开始了不间断的国际运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资本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奔走世界,到处创业,给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深受国际学术界和政策界关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明确说明在转型国家的稳态增长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决定技术发展的是资本。资本的国际运动,不仅推动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配置和世界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

中国入世后,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连续17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首位,同时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当前不仅外资进入中国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国际投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投资环境亦向有利于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有利方面转变。在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有、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明显提高,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既是构筑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也是参与以资本运动为引领的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同时是实现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资本换技术”的必然选择。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目标看,在全球新一轮生产要素与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及时转变“利用外资”观念,以投资促进创新观念,统一外资进入和对外投资,可以重新提升、拓展中国参与国际资本运动的方式,促进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创新优势。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动荡,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提供了新的出路,全面参与国际资本循环,是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要素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投资促进”的实践意义

2009年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透露,中国正在探讨、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我们的建设服务,如何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一直是中国政府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重中之重,外汇必须用在国外,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因此“我们希望用外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②。对外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经济连续20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十一五规划”提出中国对外投资在2006~2010年间累计应达到600亿美元,年均增长22%,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对外投资存量在2010年将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通过对外投资,第一,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树立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并与世界经济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第二,拓宽先进技术来源渠道,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第三,积极应对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饶过贸易壁垒,发挥中国产业优势,扩大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第四,进一步扩大能源、资源获得渠道,增强对全球资源的利用能力;第五,推动服务贸易出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六,减少人民币汇率国内升值国外贬值的困境,为巨额外汇储备开拓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新出路。

(三)“投资促进”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中国涉及国际资本运动的政府管理机构较多,除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与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等都参与相关业务管理,这种多头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统一高效的宏观协调,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战略统筹规划,对境外投资既缺乏有效调控又不能有效保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已建立了投资促进局,2006年,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业已成立,所以,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促进与保护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竞争,应进一步深化中国国际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投资促进署”,统一协调中国参与国际资本运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

成立国家投资促进署,有利于从国家层面上全面协调国际资本运动,其职能是:第一,研究国际资本运动趋势与动态,整合全国投资促进资源和力量,实施国家投资促进战略,宣传中国投资环境与介绍国外投资环境;第二,拟订并执行国家投资政策,包括资本进出入战略与规划,境内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第三,依法管理和监督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审核境内外投资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办、提出外汇使用规划和政策;第四,对外签订与投资有关的协定与协议;第五,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投资促进服务。

在参与国际资本运动中,中国对外国资本“请进来”的制度规范已提高到宪法层面,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实施条例已经构建了一个吸引外资的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在资本“走出去”方面,尽管自21世纪以来,政府在符合世贸组织原则前提下,认真履行了国际投资管理监督职能,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融资渠道、外汇管理、投资服务、人员出入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强了对公有企业和非公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和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还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投资保护协定①,最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也开始实施,但仍存在国家层面上的规制空白。

投资促进工作不能仅靠一个部门解决,涉及多个部门与多个领域,成立国家投资促进署目的正在于此。在资本“走出去”方面,可以学习借鉴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对外投资方面的立法成功经验,站在国家角度和整体利益高度,首先争取将“走出去”纳入宪法规制,其次尽快制定中国海外投资保证制度②。

Two Gap Model and from Ulitization of FDI to Investment Promotion

Zhang Changyu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100029,China )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wo-gap Model"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introduce foreign investment. Through a serious empirical study on "Two-gap Model" on China since its reform and open,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Two-gap phenomenon is not so typical in China but obvious a phenomenon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is. Moreove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has already been a historical concept. With the strict limitation on technology, the way of solving the issue of excess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is radically changing mind, giving up the general principle and concept of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and building the idea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t the same time, by adjusting government, law and policy from state level, China should stand at a higher position and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movement and circulation of global capital.

Key words: Two-gap modelˇ°investment promotion" instead of ˇ°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收稿日期: 2009-06-05责任编辑: 垠喜)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转变
北京1月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海淀居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利用外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动态面板研究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