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脸

2009-09-23 04:55潘年英
当代贵州 2009年13期
关键词:西子侗寨苗寨

潘年英

这幅照片拍摄于付中苗寨。时间大约是2D03年前后。当时付中还没有通公路,我和西子是从四寨河爬坡上去的。爬到坡顶,再走一段弯弯山路,远远就看到了一处被古树密林遮蔽着的木楼村寨,那就是付中。

我最早去付中,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我当时是陪同几位来自广东的朋友去占里而路经付中的。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在去占里的路上会有那么一个寨子。以至于我走到付中的时候,还误以为那就是占里。

占里就在付中隔壁,相隔只有几公里路程。从付中去占里,走路一二十分钟可到达,坐车则只要几分钟。

付中是一个苗寨,占里是一个侗寨。其文化习俗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他们的服饰却大致相同。西子是侗族服饰研究专家,她的大学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侗族服饰研究。她一看到付中苗寨的服饰,就非常诧异地说:“奇怪啦,这个苗寨的服饰怎么跟侗寨的完全一样呢?”

我告诉她,在湘黔桂山区的少数民族杂居地方,其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和借鉴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许多苗族不仅穿侗装,而且还建造侗族鼓楼,甚至还讲侗语,演侗戏。

“这是为什么呢?”西子问。

“这有什么奇怪的,在任何地方,民族间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和影响都是十分普遍的。一般而言,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文化影响要大些。”

“那么在这地方侗族是强势民族吗?”

“在这里应该是。我看过一些史料,历史上付中是依附于占里的。”

“依附?什么意思?”

“对,就是依附。据史籍里的记载早年民族学家们的调查,历史上这两个寨子是自认作父子关系的,占里为父,付中为子。”

“为什么?”

“说来复杂,其实也简单,就是在国家权力还没有渗透到这些边缘地区的时候,他们需要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盟关系,以确保族群的繁衍生息和文化的绵延持续。”

说话间,几个小女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她们对我们的到来十分好奇,但又有些胆怯。并不敢直接靠近我们,只远远地站着,朝我们打量和观望。

西子试图拿着糖果去接近她们。她们却欢笑着一溜烟跑开了。

我和西子继续在寨子周围拍照。寨子四周全是古树。风景很美。令西子赞叹不已。

不久之后。那几个女孩又出现了。西子试图用侗语跟她们交流。没想到,居然成功了——小女孩们似乎听懂了西子的话,不再跑开了。

“她们居然听得懂侗话!”很快西子跟那几个小女孩就交上了朋友。西子故意问她们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她们开怀不已,欢笑不止。

我乘机不停地按下相机的快门——透过镜头,我看到那几张逆光下的笑脸,像一丛自由开放在山野的小花,天真烂漫,自在美丽。

拍摄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后,我心满意足地对西子说:“走吧。”

我们刚刚拐过屋角。就在一个场坝里看见几个正在用木棍打击糯禾的苗族姑娘,那场面一样温婉美丽,我立即把镜头对准了她们。

“不要照!”她们中的一个却说。语气似乎十分的坚硬。

我被吓了一跳。我在西南民族地区行走已经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

“拿钱来,拿钱来买糖送我吃,我就让你照。”那姑娘又说。

可是,她的话音未落,她们的同伴却都哄笑了起来。而经验告诉我,这笑声已经泄露了她们内心的秘密。我也立即感受到了她们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幽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笑容似乎就一直凝结在她们的脸上,再也没有褪去。

猜你喜欢
西子侗寨苗寨
侗乡端午粽飘香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爱情从欺骗开始
美丽的千户苗寨
谁该“杀毒”了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如何学会拒绝别人
苗乡侗寨乒乓情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