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近几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探讨

2009-09-23 08:46盛国杰
经济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宏观探讨调控

盛国杰

摘 要:近几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依靠货币政策来调控总量,应将调总量向调结构过渡,向财政政策调控过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该相协调。

关键词:宏观 调控 政策 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039-02

笔者建议,目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应改变传统的调控总量,将调总量向调结构过渡,向财政政策调控过渡。

2004年,甚至是2003年6月到现在,这几年期间,主要就是依靠货币政策来调控总量。因为货币政策的特点,只能调控总量,调不了结构,所以是一刀切,搞不好就要错杀。股市里有错杀,宏观经济也有错杀的。比如一些经营得比较好、比较有效益的企业也被错杀了。

另外,我们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所以调了这么长时间,调了几年,我们政策是越收越紧,货币政策有效性存在一些问题。而现在国民经济运行主要的问题是结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的深层矛盾不断地外在化,不断地暴露出来,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我们现在的经济生活中,到处都体现着两难的状态,到处都是互相矛盾的东西并存。比如现在最大的结构问题,就是滞胀并存。在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存在着生产停滞。货币政策再收紧也调节不了滞胀并存。

还有很多的结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经济总量在不断地增长,投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可是与此同时,我们劳动力失业的绝对值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个用经济理论是没法解释的。经济总量的扩大,投资项目的充分扩张,有利于就业。可是我们现在失业的绝对值在增加。失业的增长率也较高,但是基本还算比较平稳,失业增长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在发达国家,这个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代表着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衰退,失业增长率必然就会提高;经济发展,失业率就会降低。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跟通货膨胀并列。

西方有一个菲利浦斯曲线,纵向坐标代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用失业率来代表,横向坐标是通胀率。菲利浦斯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如果出现了通货膨胀,只要超出了安全区,比如5%的安全区,增长5%是安全区。那么,通货膨胀通过了5%,出现了通胀的问题,就有可能用扩大失业为代价来抑制通胀。也就是通过抑制经济增长为代价,来抑制通货膨胀。如果失业率太高了,突破了安全区,就适当增加通胀来抑制失业。这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最起码可以证明一点,比如沿着四角曲线往上走的话,证明了失业率和通胀率可以同时增长,二者是并存的。通胀率和失业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的比率,二者是可以同在的。

我们国家从1996年至今,其实一直存在着滞胀并存。为什么恰好是结构性上涨呢?有的商品价格在上涨,出现了通胀问题,但是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价格在下降。为什么会下降?说明供大于求,卖不出去。这两种反常的现象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种滞胀并存的两种现象已经存在了,所以它是一个很大的结构问题。

就业率、失业率实际上在西方国家集中表现为生产的发展和停滞,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失业率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来统计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的失业率是什么呢?是登记失业率。

什么叫登记失业率呢?就是本来有工作,忽然失业了。或者中学毕业、大学毕业,根本没找到工作,你还有一点意识,就是到了当地劳动部门要求找工作,劳动部门给你发了一张表,你填个表,登记了,统计上去,这叫登记失业率。所以登记失业率比实际的失业率可能相差很大。那么这个登记失业率,依据人力与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是4%。实际的失业率可能已远远高于这一数据,而且还没有算上农村潜在的失业率。马克思分析过失业,农村潜在失业数量也非常大,这个我们还没有统计结果。所以经济高增长投资不断扩大,全国都是工程项目,但是我们现在绝对的失业人口还在增加,这个在理论上简直没法解释。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并存。所以有争议。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人口问题。十多年前,美国说,一年就生出来一个澳大利亚。人口问题相当巨大。每年新生儿现在还1000多万,都要吃饭,都要受教育,长大了都要工作,工作以后都要结婚。这个就业压力是相当大的。经济再发展,投资项目再扩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赶不上就业需求的增长。所以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以前有一句话:中国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廉价。我们认为是自己的优势。为什么劳动力廉价?因为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每年大量供应的都是低素质的劳动力,而新开工的项目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劳动力的结构也有很大的问题。由于教育水平上不去,劳动力素质很低,符合不了新的投资、新的项目的需求。别看经济这么增长,项目投资这么扩大,可是失业的绝对量增加。所以这些互相并存矛盾的现象,从教科书上也没法解释。

因此现在主要的经济问题是结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总量问题。而我们宏观调控几十年一贯制,一声令下,习惯上搞集中统一,调总量,齐头一边切,几十年习惯是这样。现在看来,这种宏观调控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而且,中国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人口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口问题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中国人口太多了,出生率太高了。从1976年开始就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1976年的独生子女现在早就结婚了,都有孩子了。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客观地说,现在不执行还不行,人口稍有放松,出生率立刻就提高。但是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也有很多问题,笔者只讲一个“421”的家庭结构。

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个非常典型。倒金字塔,能稳定吗?“421”,4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四个老头老太太,2是父母,1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421”的家庭结构,六个老头老太太围着一个小皇帝转。四个老老头老太太,两个小老头老太太围着一个小皇帝转。所以这个小皇帝性格如何都成问题,而且小皇帝从小没人陪他玩,在老人哄着、捧着下长大的。这个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现在已经长大了,就算他(她)就业了。就业了,也挣了钱,买了房子。现在俩人结合了,组成了一个小家庭,要负担12个老人的包袱。都要他(她)承担,负担得有多重?

这种“421”的家庭结构急剧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人口密度老龄化,就退步了,就不可能发展,社会负担在急剧增加。而在这种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实面前,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没有做好准备。

到一个城市,你会发现,这么多的老人,连可娱乐的地方都没有,只好跑到马路边上下象棋。他没地方去,没有场所能容纳他。要不就跑到立交桥下面跳交谊舞,根本就没有场所。更不用说老人都要生病,看病怎么看。再老一点,到哪养老去?现在叫空巢家庭,子女们和父母们都不住一块,空巢家庭,父母谁来照顾?都是问题,问题相当大。但是很可能未来一个朝阳产业,是夕阳红产业,可能是朝阳产业。如果谁有钱,有识之士在这方面投资,在郊区建几所养老院,给老人关照,而且房产置换,老人在此租租房子,产权置换,其实不用你花什么钱也是合适的,老人还养起来了,这个产业也许是个很好的产业。

另外,这一轮的宏观政策存在着一些问题。连续五年,我们主要是动用货币政策调控,而财政政策没发挥应有的作用。货币政策多了,它的特点是调总量,不能调结构。区别对待,最能够实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所以,笔者建议,应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为什么宏观调控五年了,流动性过剩反而越来越严重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多地运用了货币政策调控。而货币政策重点在于调价,没有调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货币政策越收紧,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越严重,调错了方向。

为什么如此?因为笔者认为,流动性过剩主要的问题是资金过剩。为什么货币政策越调控,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越严重呢?道理很简单。我们提高存款利率,起什么作用呢?加速把社会的资金流入银行。这很简单,谁都能看得清楚。提高贷款利率是进一步限制了银行的贷款。大量资金流进去了,而贷款又受到限制了。资金能不积压吗?能不过剩吗?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加剧限制了商业银行贷款。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于商业银行会起到功能放大的作用。提得越高,就会迅速地抑制贷款规模。这是功能放大的作用。所以,存款准备金率在西方国家,是宏观调控的武器。调一点都会引起地震,所以它的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英国早就把它取消了。英国的宏观调控已经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把它取消了。美国的金融调控三大法宝,第一大法宝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可是现在美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早就不使用了,束之高阁了。它不是一个好的调控工具,早已名存实亡。而我国却在连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极大地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提高存款利率,使大量资金往银行流,而贷款利率提高,进一步限制它的贷款,加剧了资金的积压和过剩。所以我们现在持续几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还存在着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资金结构出问题,一方面钱多得很,一方面严重缺钱,跟连续五年简单地用货币政策有关。所以,今后要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济宁 272037)(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宏观探讨调控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宏观与政策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宏观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宏观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