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研究

2009-09-23 08:46龚慧枫
经济师 2009年8期

龚慧枫

摘 要:文章试就应当如何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作出研究探讨,优化课堂生态,构建优教优学模式、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增值”能力、建立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是实现课堂生态和谐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绿色教育观 课堂生态和谐 优质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13-01

高校的教育活动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学生在校生活也主要反映在课堂上。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不少:深入到专业教学内容、方法、方式、手段和课程体系不够;教学方式、手段和课程体系改革与新世纪对高校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代特色不甚明显;教育思想观念有待更新等等。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观,强化高校“质量立校”意识,理所当然要致力于优化课堂生态,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

一、何谓课堂生态和谐

课堂生态的和谐,表现在师与生、教与学、知与情的协调互动中,表现在学生处于一种民主、宽松、协调、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兴趣萌生、思维激活、主体性勃发的状态中。简言之,课堂生态的和谐就是要达到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这包括:第一,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构建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教学相长、互相关爱的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生态和谐的核心内容。要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教学能力的加强。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只能成为空谈。第二,学生之间的和谐。没有学生之间的和谐,就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和谐也是考验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中间建立和谐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健康成材。我们要使学生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与同伴建立正常有效的交往,同时随时纠正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所存在的不当行为。第三,生态和谐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本身之中去。

为了实现课堂生态和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教育资源,要求教师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倡导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双主体互动的民主、宽松、协调、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有利于学生学习素质提高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运用,以使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最终使学生潜能得以开发、素质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发展。

二、实现课堂生态和谐的具体策略

1.优化课堂生态,构建优教优学模式。优质教学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以追求目标卓越、过程优化、效果优质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优化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形成优教优学模式,实现在适度负担的前提下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优质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生态和谐。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优教,即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努力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师与生、教与学、知与情的协调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和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这样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优学,即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在与教师的协调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从而开发潜能,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体现生命价值。

2.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增值”能力。学生作为课堂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命体,其生命价值体现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上。而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摈弃传统的注重背记、单向授受的教学模式,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对他们加强学法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为日后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自我“增值”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要求教师既积极研究教法,又重视研究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发现、吸引、选择、整理、归纳、创新知识的方法,增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有“成就感”的课堂气氛;要根据教学系统中自身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及自我计划、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等;培养学生有个性地认识事物,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既是课堂生态中的一个生命体,又是营造课堂生态和谐的主导者。课堂能否实现生态和谐,关键在教师。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如何正确评价自我,逐渐与同学间形成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使教师当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不断学习迫在眉睫。

我们可尝试建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把从教育理论的研究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从青年教师的培养到“名师”工程的启动,从教育科研方法的探索到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等等,都列入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同时要求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深造等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藉此推动教师积极探索课堂生态的优化,使之努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三、实现课堂生态和谐的效果

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团队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和互动,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不可缺少的要素,共同介入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体验之中,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因此,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既符合时代的召唤,也适应教育本身的需求。

可以预见,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之后,由于注重实现课堂生态和谐及学生自我身心的和谐,学校将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亲师信道,同学友爱相处,人人珍惜生命、体健心强、自信进取,这必将大大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上升。

注:[本文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教研课题项目《推行以课堂生态和谐为标志的优质教学机制研究》(编号C20801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