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2009-09-23 08:46李嬝嬝
经济师 2009年8期
关键词:动态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识别

李嬝嬝

摘 要:银行业是风险行业,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对规范信贷管理,控制信贷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当前银行业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风险识别 动态监测 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83-01

一、当前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

制度意识强于防风险意识。当前部份银行管理只注重制度上的硬性规范,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信贷新规则的根本目的与意义,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到如何躲过“高压线”,怎样才能不被“处理”,将心思用在钻政策的空子、打政策“擦边球”上,而不是用在真正规避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之上。

信贷新规则没有全部落到实处。有的经营支行受传统信贷操作习惯的影响,将贷款发放重点放在审批阶段,调查不实、审查不严,也存在越权、变相越权办贷以及逆程序操作的问题。

贷后管理薄弱。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将大部份的精力放在了贷前,小部份精力放在了贷后。没有认识到,贷款发放出去,只是完成了信贷管理全过程的小部份,重点应放在贷后的管理与维护。部分银行贷后管理与贷前管理缺乏相互配合与监督;贷后管理人手少,工作量大;贷后管理没有全部到位;有的信贷人员风险分析能力、预警能力不高,不能有效地控制、化解风险。

信贷管理责任不明确、不严格。信贷新规则是信贷管理制度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比如信贷第一责任人问题、审贷委员会的责任问题都没有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责任追究不严格、走过场应付上级行等问题。

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的内涵和预警工作的基础

风险的预警主要是识别风险点和计量风险度。首先要有识别风险的意识和识别风险的能力;其次,针对发现的风险点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测量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预警应采取动态风险审核,在信贷工作的全过程(贷前、贷中、贷后)判断风险变化趋势。

1.建立贷前调查制度。贷前调查是“三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实质上就是测算企业的承受负债能力。贷前调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贷资产的质量。信贷人员在对贷款企业进行调查时,应深入到企业内部,要对贷款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客观地分析借款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资产及资金结构、盈利现状及潜力,这是银行授信的基础调查工作。所谓授信,就是根据客户资产负债等综合情况,合理核定客户在一定的期限内和一定条件下银行的贷款额度。授信是银行控制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前提,一般从客户创造现金的能力和自有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两个方面去分析和测算客户合理的负债规模,将银行的融资规模和企业合理负债规模综合考虑,确定银行的贷款总水平。

2.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在搞好贷前调查的基础上,“贷款发放审批权”由信贷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执行。信贷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按信贷政策审查贷款业务风险点,负责对贷款进行审批,同时要负责对贷款风险变化的日常监测。风险管理部门参与信贷管理部门的贷款审批,享有对贷款审批发放一票否决的权利。从工作范畴看,银行业务部门客户经理直接与客户接触,进行调查、访谈、核实及定量定性的分析判断;信贷审查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偿债能力,审核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只对材料不对客户,体现了审贷分离的制度。

3.实行稽核监督和风险管理双道检查,建立有力的贷后检查制约制度。为避免弄虚作假,需要建立以监督检查、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稽核制约机制,这样才符合内控操作相互制约的原则。对于信贷人员贷后情况的检查,要发挥稽核监督和风险管理专业部门的作用,加强信贷非现场稽核和抽样现场稽核检查。风险稽核检查必须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为提高稽核质量和效果,必要时可以借助社会的稽核力量进行独立稽核。

三、搞好银行投向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工作

1.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银行信贷风险预警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国家政策和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保证信贷资金投向符合产业信贷政策要求和资金安全要求。实践表明,银行之所以会出现较大的贷款失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自我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应是选择对国家、对银行有影响的行业,建立可靠的信贷风险信息系统。按照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设计和审议一定时期内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构架及信贷政策,审议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风险程度及信贷指导意见、信贷新产品开发方案及操作规则。

2.建立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机制。信贷风险实质上是客户财务风险。因此银行的信贷风险预警就是研究如何把企业财务指标转化成银行贷款风险程度的指标,应把对客户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作为贷前发放和贷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经营风险预警研究已成为信贷风险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结合对企业的授信控制,重点要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

(1)以企业现金流量为中心,设置测算企业还款能力。运用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目前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偿还贷款不仅要有偿还意愿,更重要的是要有偿还能力,即要有足够的现金。因此,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实质是对贷款运行质量的深层次分析。对于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是归还贷款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有两种:①生产经营现金净流入量为正值,该企业现金流入在保障企业持续经营之后有剩余可支配现金,该现金可用于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也可用于偿还贷款。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大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说明项目贷款第一还款来源充足。②若借款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小于短期借款总额,则说明借款人短期借款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赖第二还款和第三还款来源才能偿还到期债务。

(2)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观察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后劲。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借给企业的款项能否按期足额收回本息,而企业效益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是决定贷款安全性的根本。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首先要在企业效益真实性的基础上,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益,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核实:是否正确反映了企业即期的经营收入;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备抵帐户,是否及时冲销坏账;分析企业相关费用摊销的合理性,是否及时摊销相关费用。在核实企业盈利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以下指标测算体系:①总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高说明该企业的经营水平高,赢利空间大,产品有竞争力。②财务杠杆指标。合理控制负债,使资产负债率适度。③资产利用率。如果企业资产利用率在行业中是领先的,说明该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高,经营能力强。

(3)综合分析管理层和企业经营管理状态。首先是管理层状况预警。对于现代企业经营而言,一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懂经营、善管理的领导班子至关重要,特别是法定代表人的素质。从日常生活看人品素质;从决策能力看经营素质;从部门领导和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看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预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管理方式、手段、方法是否科学、先进,直接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和发展前景。这就要求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数据,进行纵横对比,发现异常信号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或及时调整贷款策略。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温州开发区支行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动态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识别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